董太后一行回到河间,押送的人马就离开了河间,董太后在河间驿馆休息,不料夜间来了歹人,将董太后一行尽皆杀死。
何进在洛阳得到消息后心大定,以为就此无事,不料如此几日后整个洛阳都在传言何进谋杀了董太后,何进听后气的病起,令人详加查询,最后知道是十常侍造谣。
不过这个时候张让等人在皇宫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为何洛阳都在传言是他们散播消息,他们得到董太后之死还是在听到这消息而来,又如何去散播。
张让在上头说道:“你们好好想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忠说道:“管那么多做什么,现在都在传言何进谋杀董太后,这对我们十分有利,因此我们不仅不能阻止,还要大力宣传。”
张让听后骂道:“笨蛋,我们手没有丝毫兵权,那何进刚刚除掉董重,曹彬又被配到青州,这个时候出了此事,我们反而更加危险。”
赵忠笑着说道:“这又如何?如此何进更不敢杀了我们,因为要是杀了我们,岂不是承认了他谋杀董太后?”
张让听后想了一想笑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不过这样还是不安全,不如派人联系曹彬,让他带兵前来?”
赵忠摇头说道:“我不知陛下为何相信那曹彬,总之我觉得曹彬并不简单,因此我不想招此人回洛阳。”
张让见此忙问:“你为何有此感想?”
赵忠说道:“单从他轻易被何进感离洛阳就能看出此人必定有阴谋。说不定这次的事情就是曹彬搞出来的。”
张让听后摇头说道:“不会的,我与那曹彬交往不少时日,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不会是他。先不说那个,既然不招曹彬,我们招谁?”
赵忠笑着指向北面说道:“难道你们忘记他了?”
张让听后恍然大悟道:“对啊,我怎么把董卓忘记了。只是那董卓之弟董旻效力与何进,我怕董卓反而会来对付我们。”
赵忠笑道:“这个好办,我们仅当董卓做恐吓之用,只要在董卓到来之前将何进弄死即可?”
众人听后皆赞同,于是张让名人写密信联系董卓。
何进在查到是十常侍造谣的时候就要下令前去诛杀,不料陈琳阻止说道:“大将军不可,若大将军果真杀了张让的等人,岂不是不打自招了?”
何进怒道:“那你说怎么办?我总不能让外面这样一直传言吧。”
陈琳听后无言以对。
旁边袁绍起立说道:“大将军此事简单,不需大将军动手,大将军只需要密召四方英雄之士,令他们领兵进京勤王,以清君侧、诛阉宦之名将张让等人诛杀,这样一来便与大将军无干。”
何进听了大笑道:“此计甚妙,我这就名人下诏。”
陈琳听后忙制止道:“大将军不可,那张让等人权利皆来自陛下,大将军可通过陛下缓图,今召集外兵来京,大将军如何得知他们衷心国家?若他们怀有二心,则天下必将大乱。”
何进大笑:“书生之见,我掌天下兵权,谁敢不从,不从我则命天下共诛之。”说完便去令人下诏。
看到何进走后,陈琳来到袁绍身前说道:“主公,何进已经计,只要到时候将消息传递给张让等人,就可静等他们相争了。只是琳担心四周之兵果真如我所说那样。”
袁绍笑着说道:“孔璋无须担心,一切叔父皆已经安排妥当。京师周围皆是忠于汉室之人,而且叔父早已命人去请幽州刺史刘焉以及冀州刺史皇甫嵩,那刘焉乃是汉室宗亲,皇甫嵩常以汉室忠臣自居,此二人必定会帮助我们,到时候是有两州雄兵相助,何惧他人。”
陈琳心虽然仍是担心,但见自家主公坚信不会有事,也不好再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说董卓自被封为并州刺史,依李儒之计收了吕布之后,又收了一员小将,此人年仅十七,却弓马娴熟,极擅统兵,让董卓不由想起曹彬手下高顺,因此董卓大为高兴,册封此人为骑都尉,领精骑五千。你道此人是谁,原来就是张辽张远。
自从收了吕布、张辽,董卓仗着手下武双全,竟然几次出击鲜卑,将拓拔鲜卑打的再也不敢兵犯边境。如此时间一久,董卓就感到无聊起来。不料这一日有人传来消息,见此董卓兴奋起来。
董卓将李儒召来说道:“优啊,我这里有一则消息,你先看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李儒看后大笑道:“岳父大人,我们久久等待的机会来了,今洛阳屡遭大变,我料定不久会再有大乱,到时候岳父大人可亲提精兵前往洛阳,如此大权在握,只要时机得当,未尝不可做开国皇帝。”
董卓听后大笑道:“优所言甚合我心意。往日我手兵不多将不猛,今有雄兵二十万,而且有奉先之猛,优之智,如此何惧天下英雄。现在我缺少的就是一个机会罢了。”
正说着,下面来报说朝廷有特使前来。董卓与李儒听后两眼相望,在对方的眼都看到了希望。
果然朝廷来的人宣董卓进京勤王。董卓将特使安排下去后正要去点兵,不料这时又有人前来禀报说朝廷又有人来信,董卓拆信一看,原来是张让等人命董卓提兵前往洛阳诛杀何进,共保刘协为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