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曹彬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十一章 颍川宴会
    董卓霸占洛阳,将一切看起来不服从自己之人尽皆除掉,尚书卢植,御史郑泰皆辞官而去,董卓欲追杀此二人,李儒劝说二人都是海内名士,不可擅杀,因此董卓放二人出京。

    至于袁绍奉袁隗之命,只得屈身董卓麾下,每天看着董卓耀武扬威,袁绍心怒火丛生,只恨不得将董卓碎尸万段。

    先不说董卓在洛阳如何兴风作浪,曹彬自来到颍川,见到了众多能人,随后将众人皆交给曹操,自己只负责领兵,卸下身上重担的曹彬感觉十分轻松,与曹操一路带大军前往阳翟。

    来到阳翟,张昭等人出城相迎,言道说已经备足酒席,请大家前去饮宴。曹操命大军驻扎后进入阳翟,又见到了关羽、夏侯兄弟、吕岱、太史慈以及黄忠,还有一人却是人,曹操上前询问,那人答道:“不敢劳明公垂询,在下枣祗。”曹彬一听大惊,这可是级内政人才,此人的屯田之策可是解决了历史上曹操最大的粮草问题,于是曹彬忙上前见礼。

    枣祗见此忙侧身避过,曹操也是惊奇曹彬的行为,但是知道曹彬一向有些神秘,也就没有多问。曹彬行完礼说道:“先生当地起曹彬一拜。我曾听说先生有一良策,可以解决粮草问题,因此彬欲向先生垂询,还请先生赐教。”众人一听枣祗有此良策,皆静坐等待枣祗讲解。

    曹操这才知道曹彬为何如此重视枣祗,现在大汉先是经过黄巾战乱,后又大小叛乱不停,使得整个大汉大量耕地荒废,再加上地主豪绅剥削,如此下去,另一场过黄巾起义的战乱将再度崛起。因此枣祗的办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枣祗见曹彬询问,忙起身说道:“使不得,祗之策尚不成熟,还只是在思考阶段,尚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现在实在难以启齿啊。”

    曹彬笑了笑说道:“先生不必如此。孔圣人曾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因此一人技短,三人技长。况且先生固然聪慧,但是圣人尚且有所失误,何况先生呢。如今在做之人哪一个不是当世翘楚,若、子布、子纲皆是当世绝顶内政人才,有他们相助,想必先生之策可以更快完善。”

    枣祗听后抚头大惊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只顾着自己揣测,不想在做之人皆当世奇才,若早想到这样,还需我这样辛苦吗。”说完就当众解释起来‘屯田’之策来。

    众人听后皆大为赞赏,此策解决了最为担心的问题,因此都对枣祗横加赞叹。枣祗被众人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忙在那里谦虚应对。

    曹操只是赞赏了几句就然后令众人商讨此策的得失,这时候曹彬笑着说道:“我说众位,枣祗先生的政策是否合适咱可以先放一放,找个时间再详加探讨。如今还是想想怎么应对洛阳大变吧。”

    荀彧听到曹彬这样说,忙起身问道:“不知将军是何意,朝廷将有何大变。”

    看到荀彧如此紧张,曹彬笑而不答。曹操见此只好说道:“我与三弟在洛阳的时候,就一直被排挤,那何进更是仗着身份大肆把持朝政,只因我与三弟妨碍了他行使大权,这才想方设法将我们赶出洛阳,岂不知我与三弟正想逃出洛阳,何进这样做反而帮了我们。”

    荀彧有些疑惑问道:“这样也不能说明洛阳会有大变啊。”

    曹彬这时起身说道:“若不要慌张,我与大哥离开洛阳的时候听说何进欲诛杀宦官,不料何太后不允许,那何进为了绕开何太后,下诏令外兵进京勤王,你可知道他召了谁吗。”

    荀彧摇头,曹彬见此说道:“并州刺史董卓。”

    荀彧听后更加疑惑:“那董卓我倒是听说。据说他率领大军将拓拔鲜卑杀的大败,如此之人,将军为何担心。”

    曹彬见荀彧并不相信自己,便是以荀攸解释。荀攸见此便起身对荀彧说道:“叔父还不知道,那董卓乃虎狼之辈。当初我与将军前往西凉平乱的时候见过董卓,以攸的观察,董卓野心极大,那时候他的势力还不是强大,只是后来做了并州刺史,拥有雄兵二十万,又有天下第一猛将吕布相助,我看此人一旦到了洛阳,大汉危矣。”

    荀彧听后着急,忙起身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不去青州了,如果真的如你们所讲哪样,那青州黄巾不过跳梁小丑,而董卓才是大汉心腹之患,我等可立即提兵前往洛阳,阻止董卓行那谋逆之事。”

    曹彬摇了摇头说道:“若啊若,我本以为这两年你想开了,不想还是这样愚忠,我且问你,如果一颗大树根部烂掉了,这棵大树还能活吗?”

    荀彧明白曹彬是什么意思,因此他说道:“根部已烂,如何成活。只是这大汉并非是大树,只要天下英雄齐心,还是可以挽救的啊。”

    曹操见荀彧如此说,眉头微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