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岁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四章运动会(2/2)
加上上午一折腾。

    一口气吃了四个馒头,喝了两碗鸡蛋汤。馒头和菜自带,鸡蛋汤免费供应。

    鸡蛋汤里面鸡蛋很少,做汤的师傅手艺堪称一绝。

    鸡蛋类似油花,汤上面漂着,星星点点,好在里面的菠菜叶不碎,白绿相间,图案很美。

    贵子端起碗尝一口,味道不错,稍微有点咸。

    清明扫墓。

    “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墓前向烈士,心潮正澎湃,意志如钢铁,气节像松柏…………”

    歌声在天空回荡,在贵子记忆里每年扫墓还真没碰上过阴天下雨,心想作词的人真能耐,有那么大的预见性?神了!

    1976的清明节到了,按照往年习惯学校的师生排起长长的队伍,前面抬着插满松枝的花圈去邻村扫墓,纪念一位在抗美援朝中死难的革命烈士。

    花圈是贵子学校多才多艺的音乐老师带领学校心灵手巧的女生手工扎成的,彩纸是买来的,经过各种巧妙加工,花朵盛开绽放,两条白色垂带写上永垂青史,烈士安息之类的词句,周围插满松枝。在当时来说,堪称一绝,一般需要两三天时间,慢工出巧匠,又不核算效益。

    墓前用扫把清扫完墓坟上的尘土,两名同学再用铁锨添上新土,花圈插在坟头的正面。

    全体师生肃穆站立,面对烈士默哀三分钟。

    “下面有烈士家属讲话”主持人说道烈士家属当时是烈士的爸爸,平时面带微笑的一老头,经常到贵子学校找音乐老师玩,那时不叫聊天。

    老头就是苏兰兰的爷爷,烈士是苏兰兰的爸爸。

    苏兰兰从小命苦失去了亲爱的爸爸。

    苏兰兰也从小得到了荣耀,生在革命烈士家庭,一种光环始终笼罩着她。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过的很好,很幸福”苏兰兰的爷爷说。

    苏兰兰的爷爷也死了多年了,贵子想,他老人家当时不会知道现在的日子更好,比那时更幸福。

    “今后紧跟党革命,我没有别的本事,天天背着粪筐拾粪,为社会主义积肥。”兰兰的爷爷没有多少文化,也说不出豪言壮语。

    这朴实的语言,这珍贵的镜头,每年的清明节贵子都会想起,并且在自己的记忆中珍藏着……

    伟人逝世1976年9月9日,天气阴,细雨。

    贵子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了,仍然担任他的劳动会主席职务,同时还担任班里的副班长职务。

    下午贵子带领全校的学生冒着细雨在学校的责任田里拔草。

    贵子清楚记得田里种的大葱,同学们每人沿一条龙沟拔草,天虽然下着细雨,但同学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个个脸上冒着热汗,满手的泥巴。

    那年头是产生绿色食品的年代,但满地的绿草也够茂盛的,每人在一条龙沟上都能拔出几抱的杂草。

    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广播里的一段消息犹如一声霹雷,大家惊呆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员以万分悲痛的心情对外宣布: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同志,在患病后经过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

    贵子心想**去世了,我们还拔草干什么?好像给**他老人家拔草似的,不管贵子想的对否,但可以看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重要性有多大。

    主席逝世的消息公布后,全国上下悲痛万分。

    联合国总部以历史上罕见地度在逝世当天就降半旗致哀。

    在他老人家逝世的十天里,共有一百二十三个国家的政府和脑向中国政府来唁电或唁函,1o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也开展了悼念活动。

    贵子对于国际国内的吊唁消息当时并不清楚,只知道周围的很多师生,社员群众都哭了。九月九日当天小雨一直未停,后来还知道全国好多地方都在下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