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有才军师(2/2)
 “张将军真是太谢谢你了!”李自成握着我的手半天就说出这几句话来顺口溜他已经听过而产生的影响已经可以预见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我无疑得到了他做大的褒贬。

    “闯王说的哪里话这不过是举手之劳问题是今后闯王能否延续这一政策真正的做到“均田免粮”取信于民才是至关重要的我谦虚的说道。

    “一定一定!今后还要靠张将军多多帮我。”李自成不愧是做大事的人很会笼络人心。

    “好了闯王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渡过黄河摆脱追兵!至于这些口号的事好办什么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我有一肚子您不用担心。”

    “是是张将军真是有才啊!我看将军今后干脆就做我的军师好了!”李自成不断称赞道。

    有才!哈哈哈怎么评价我的人都有可是到了这个时代称赞我有才的这还是头一份只因为我盗用了后来义军的口号编了几句顺口溜。随后因为我十分坦然地答应了李自成的任命而又因为李自成那句有才在义军中我的名字迅窜红士兵们都开始称呼我为“有才军师”。

    望着孟津渡口一排排的渡船载着士兵蜿蜒的渡过黄河这李自成才真正看到百姓的力量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渴望正是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和明朝的不断派饷派差迫于天灾**的各地饥民才会相继起而反抗也正是这个原因农义军才得以在失败后又迅重新结集。

    随后我充分挥自己有才军师的威名和顾君恩以及李岩策划了一起又一起的作战计划使得李自成的义军在黄河以北这个敌占区迅展。着实让洪承筹上了一阵子火跳出包围圈的义军在黄河以北越打越活凭借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得到了大量的人脉先后在晋城、沁阳、延津等地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赢得了好名。

    随后在整个北方开始流传“穷人的汗富人的饭。”“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编席工睡光床卖盐的喝淡汤……”等各种各样的谚语将矛头直指财富部俊和阶级压迫还不要小看了这些浅显易懂谚语在这个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年代这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在思想鼓动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面对北方形式的不断恶劣洪承筹不得不抽调大军准备过河追讨但是由于黄河沿岸缺少渡船只能望河兴叹。当然他洪承筹也不是善类既然大军暂时无法渡过黄河他身为兵部尚书自然有权调动北方各省的军队对李自成形成围剿。另一方面刚刚突破重围没有多久的张献忠却遭到了黄河以南各路明军的穷追猛打。

    刚一突破重围的张献忠获得了在南阳一代活动的蝎子块等部支援趁明军不备连续攻克叶县、方城、新店等地随后张献忠假用明军旗号进袭南阳却被早已在此等候的左良玉军击败。左良玉射中张献忠眉心全靠孙可望力救脱险遂带兵退据谷城随后明军各路大军挥军南下将谷城一带围得水泄不通。

    张献忠退据谷城后在明军强大攻势下不得不考虑投降明廷以等待时机他派养子孙可望带着珠玉珍宝拜见熊文灿部下的总兵官陈洪范求陈代献文灿乞降。熊文灿曾任福建巡抚因郑芝龙和我大破英荷联军而受到朝廷的嘉奖此时已经升官总理六省军务熊文灿别的本事没有贪污受贿可是很有门路的他从前在福建任上时就以“招抚”政策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动乱(郑芝龙是他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并且接受了巨额贿赂。这次他总理南直、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后企图故技重演在各城镇广散招降文檄。张献忠行贿请降自然是正中下怀更何况张献忠还有一份厚礼相送——受伤的义军统帅高迎祥熊文灿自然是欣然接受了。与此同时张献忠又派明廷辅薛国观的族侄携带珍宝财货到京城活动利用出入相府的机会广交上层要人朝中权贵多得献忠贿赂同意招降不予加害。

    这年十一月当张献忠投降高迎祥被押解京师问斩的消息传到正在濮阳指挥作战的李自成耳中时李自成心痛欲裂口中一口鲜血狂喷而出。

    “献忠小儿我若不生剥你的皮我就不是李闯!”李自成完全不顾身上的血迹对天誓道。更严峻的问题是由于张献忠的投降使得整个黄河以南再无大股义军明军得以喘息调动部队向义军所在的濮阳扑来。

    与此同时张献忠在接受明朝“招抚”后仍在继续作战斗的准备他用金银珠宝继续厚贿熊文灿等官员熊文灿受贿替张献忠向朝廷请关防和饷银要求张献忠选留精锐士卒二万其余遣散还乡。张献忠拒不解散士兵并制造器械战船积草屯粮进行扩充要求明朝十万人军饷。

    张献忠等以数万之众屯据谷城明朝不能按士兵数额饷张献忠的手下便有理由打劫地主豪绅和设卡收税开辟饷源这当然要引起官员们的强烈反对纷纷起而抨击。朝中对“招抚”张献忠提出异议的人逐渐增多湖广巡抚余应桂致书熊文灿反复论说不宜优容献忠招抚失策。结果被张献忠辗转得知激愤不安。张献忠与谋士潘独鳌、徐以显等日夜研究孙吴兵法研制三眼枪、狼牙棒、埋伏连弩等武器用团营、方阵、左右营等操法训练军队准备再度起事。而且张献忠还秘密布置部下在荆襄一带散布流言挑拨湖广士绅和明朝调来镇压起义的滇兵之间不和湖广士绅果然奏请撤除滇兵副将龙在田的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