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时的感受?”
路透社的记者感觉有点纳闷自己是来采访的怎么反而成了回答问题的一方不过看到周围同行期待的目光他还是很骄傲地挺了挺胸脯:“我是路透社的记者因为是瑞典人所以才被派到这里。在英国工作的时候那里的电报线已经很多了第一次用的时候感觉很棒我在曼切斯特得到的消息通过电报可以马上送到伦敦当天就能登上报纸。”
“我听说路透社的新闻不仅会在伦敦法
对不对?”叶枫还嫌不够。
“是的总部将新闻汇总后再通过电报网送到各地的分部不仅法国普鲁士也会有现在大西洋电缆正在铺设未来还能直接送到美国。”说到路透社的业务这位记者显然十分清楚。
“那么今天生在这里的事情路透社也会让普鲁士和法国人知道吗?”叶枫很“好奇”地问道。
“很遗憾我想不会因为瑞典没有电报。”路透社的记者很抱歉地望着叶枫。
“我……也很遗憾大家是不是也很遗憾你们的新闻稿不能及时的让更多的人看到?”叶枫看向其他的记者大家都点了点头。
电报的作用记者们是最能体会的当听到路透社记者描述英国电报网和英国新闻传送方式的时候脸上都不由自主流露出向往。
当听到美国的新闻也能瞬间传递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向往还感觉不可思议。
再被叶枫这么一说每个人都流露出遗憾的表情。
“哈哈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个遗憾……很快就将不存在了。”见多数人已经动心叶枫马上大声道:“我们瑞典的第一条电报线即将正式开通。”
“真的?”马上有记者问。
这个时候一些老练的记者才吃惊地现这居然是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新闻布会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叶枫在提问他们在回答叶枫牢牢地把握着气氛和节奏。
很多人都知道电报这个东西最近在瑞典已经有所提及而且有一条试验线正在建设。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条“试验线”会有多大影响这一方面是大家对电报了解不多试验这两个字更容易引起忽视;另外一方面对于这条试验线诺贝尔公司一直都很低调。
“当然是真的。”从今天开始叶枫不打算继续低调他很漏*点地向记者们宣布这条线已经建成共设港口、斯维亚、奥斯塔三个节点。
“从今天开始大家在斯维亚街就可以在几分钟内知道哪一条船抵达了港口它们带回了什么货物什么消息!”
港口到城市中心只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寻常办法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得到消息紧急情况也要花费几十分钟。
虽然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差不见得很重要但电报对于通讯效率的提升还是让记者们大为惊叹。
于是叶枫把手一挥请这些记者通过电报询问港口那边的情况抢先体验电报的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