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是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对大部分人来说以鼓励工商、减免苛捐杂税为重点的新政并不损及自己的利益相反倒是能带来好处他们也就愿意支持新政。
新式教育和新的印刷出版规定对传统是一种颠覆也遭到一些人的抗议但是满清的学潮并不活跃也因此并没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毕竟新政还保留着科举只是在科举以外又搞了个新的“推举”。
新政并没有提出太多地政治口号只是在原有框架中进行一些很有用的微调比如传统的权力体系中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本就实行行政与司法的独立新政只是在取消巡抚的同时又增设议事会掌推举、立法与重大事情地决策并对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做出更明确清晰的界定布政使司下属提刑所拥有执法拘役权理问所掌管检察诉讼按察使司掌管审问定罪权布政使司则不再拥有这样的权力。
四省原有官员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又以推举和调整为名“合理合法”地剥夺了原本那些官员的官位进行重新配置。
叶枫知道要在短时间里理顺这个新的官僚体系并不容易要严格实行推举更是不可能还容易出乱子所以现在议事会地权利还被界定在参政议政四个省地高级官员都是直接任命的:沈葆桢为广东布政使、容闳为福建布政使兼四省教育院院长、徐润为台湾布政使、王韬任浙江布政使。
按察司、理问司和各府官员则在尽量留用原来官员地基础上用福建新学学员进行填充而县一级则通过推举推举和选举不同一般是通过情报部搜集信息圈出符合要求的人名单再拿到议事会上讨论。
因为清朝实行异地任职所以四省的官员除了一部分是四省之内的很多都是他省的他们的家眷和家族都在别的地方很多人都选择了离职地方官职位空缺很大这就给那些地方上的生员、乡绅和新学的学员提供了很多机会大概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调整四省才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官僚体系。
李世贤在攻下海宁后收到伍廷芳送来的信顿时感到迷糊起来这封信写着四省新政公告以及华夏军进入浙江、攻破满城并占领余杭的过程表明坚守余杭、德清一线的态度另外一封明显笔迹不同的密信则暗约各自按兵不动互不侵犯。
“这个叶枫是什么来头?难道他也想造反?”李世贤吃不准情况连忙派亲兵将信送往堂兄李秀成处并将主力驻扎在海宁、嘉兴一带扫荡周围清军停下进攻杭州的脚步。
李秀成收到李世贤转来的信件的同时也收到了叶枫派人送到的信大概的意思都差不多不过叶枫还向李秀成提出另外一条那就是上海华洋杂处洋人在那里有船有炮如果一定要打的话就要集中力量不然的话还是在稳定东线防守的同时立即西进安徽毕竟湘军才是太平军最大的敌人。
作为太平军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李秀成对叶枫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特别是在天京保卫战中和洪仁议事时也曾多次提到台湾的兴起他对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青年人很感兴趣。
在太平军逼进松江的时候英法已经宣称要联合保卫上海李秀成刚刚接到前线战报前锋在攻下松江以后遭到一支洋人火枪队的反攻虽然被打了回去却不得不让李秀成担心洋人的立场和态度。
他又看了看叶枫的信上面将洋人特别是英法联军在中国能够动用的兵力写得很清楚并不是很多两个国家加起来也就是五六千人但是装备上全部采用洋枪叶枫的评价是五千洋枪队可以击败五万清军精锐另外还有火炮和炮艇所以他建议李秀成要么集中太平军在苏南的力量倾力进攻应该可以打下上海但要面临洋人今后的骚扰毕竟他们的炮船在海上是无敌的。
如果李秀成还不想和洋人决裂的话那就不如退守嘉定、青浦一线稳住东线全力西进洋人防守固然凶悍但也不会贸然加入到中国内战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