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据说都是瑞典那边的货英国人只是承运而已再说原本英国人和咱们也没有这么密切”赵烈文解释道。
“英国人也没按好心啊”曾国藩无奈地笑了笑。
赵烈文抬头看着曾国藩:“正如华夏那边传过来地报纸上写的英国人当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所以就扶持淮军和我们对抗华夏。”
曾国藩和赵烈文相互对视着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英国人没按好心但他们的火枪、大炮、风火轮并没有心拿来用用倒也无妨”赵烈文轻笑道:“若论和外国人的关系叶兴华最亲密该拿的拿该做的生意照样做该有的防备同样严厉着他能做我们也能做。”
曾国藩摇了摇头:“也没有那么简单英国人给少荃那么多支援最后还是有条件的我听说叶兴华在欧罗巴、美利坚都有自己的势力地位竟然比那些大鼻子公使还要高我们和洋人接触得防备的事情儿还更多。”
“这件事要怎么办?”曾国藩扬了扬手上的通电:“不予理会?”“那要看大人怎么想”赵烈文垂下眼帘曾国藩提出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心中决断不下:“官文、胜保、僧格林沁且不去说他李鸿章肯定会探询大人的意思胡林翼在湖北受官文节制怕是只能做做样子左宗棠心高气傲必不会应这份通电但是对北京和俄国人的条约也必不会承认恐怕还会上书朝廷骆秉章怕是会征求左宗棠的意见定然不会应和杭州也就是跟着左宗棠上书做做样子。”
曾国藩点了点头赵烈文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南方几位封疆的倾向说得清清楚楚无奈地摇了摇头:“有这份通电在即便不应若是上书朝廷的话恐怕会遭到猜忌啊!”
“这正是叶兴华此举的毒辣之处应自然更好不应也不作出其他举动则会丧失天下人望华夏的那些报纸必然以此为噱头大肆宣扬;如果上书的话又会招来朝廷的猜忌”赵烈文抬头看着曾国藩沉声道:“大人若安于现状不再希翼更多进步则不必理会。”
曾国藩捏着通电的指关节有些白苦笑着道:“攻取天京之日便是曾某卸甲归田之时朝廷怎会容我?”
“有兵则猜忌无兵则欺凌”赵烈文笑了笑没有多说清廷对汉员的猜忌由来已久特别是对曾国藩这种手握重兵在地方上影响力巨大的汉族官吏终归是会防备的。
“干他娘的”刘蓉突然拍桌子站了起来:“那叶兴华不过是个海外回来的才两年就占了四省我湘乡儿女也能做到只要大人登高一呼几万湘军在手还怕他什么胜保、官文?”
“坐下”曾国藩向刘蓉摆了摆手又对赵烈文说道:“惠甫当年说主威素重风气未开现在呢?”
“不同了”赵烈文叹息道:“正如当年所见太平天国确实难成大气唯一的变数在于叶兴华的出现不然以当年形势石达开必定沦为流寇而不足为患如今却成尾大不掉之势。”
“叶兴华最大的影响不仅在于攻略四省造成朝廷与太平军之间力量的消长也不在于四省的实力关键还在于两年间商务印书馆各种书籍材料源源不断流入各地虽然其思想还不能为天下人普遍接受却也影响了很多人以华夏之名则满族亲贵正统之说不复存在;以共和之名朝代更替为例则造反有理乃顺应时势;以西学为器以新经学为体则必然维新叶兴华为我华夏指出一条新道所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天下以天子而为百姓而非以百姓为一天子先贤所言如此才得正道读书人莫不以此为念!”
“惠甫你也觉得叶兴华提出的多方共和可行?”曾国藩凝眉看着赵烈文这个他最信任的幕僚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华夏新政的赞赏然而作为一方枭雄他却不会将事情想得那样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