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302 产业
    华夏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高展但是这种模式更多的是依靠诺贝尔财团的技术和资本输入以及叶枫作为政权执掌者控制的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近代工业存在的技术壁垒并不大譬如蒸汽机、轮船甚至是电机的制造精度都不是很高也就是在冶金、化工等领域对于配方、温度和工艺等技术性比较强但也不存在微电子行业那种天然的工艺级差。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前夜在绝大部分领域都还是手工作坊时代就算是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一直到六十年代湘淮地方实力派掌权开始起洋务运动中国都没有真正的近代工业。

    叶枫回国时国内的工业基础可谓是一穷二白好在他对此早有准备第一批就从美国带回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技术资料和设备在台湾开矿山、办工厂开始了工业化的步伐。

    正是依靠诺贝尔财团的技术和资金又利用国内的资源叶枫奠定了华夏的展基础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华夏的展也都离不开诺贝尔财团的支持特别是研究中心出现的新技术都会毫无保留地被使用而且还可以根据这边的需要制定专门的研究计划。

    叶枫一直认为只要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人从来是不会比任何人差的他利用诺贝尔财团的资源播下种子在台湾、福建、广东、浙江兴办起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早有一批先行者投身工业化地努力他们中有少部分人是看到工业化对华夏复兴的意义但大部分人却是些精明的商人。

    在这些先行者的影响下加上华夏政府刻意营造的工商业氛围、各种鼓励政策随着证券市场、银行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叶枫觉得是时候让诺贝尔财团转变角色了这同时也应该是华夏迈入新的展阶段的开始。

    叶枫的计划是让代表诺贝尔财团的远东基金会从其控股地华夏公司各产业中逐步撤出虽然叶枫本人对财富没有多大的概念但是诺贝尔财团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即便他是远东基金会的唯一股东。但是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财团向这个基金注入了大量的资本却丝毫不影响他在财团的股份如果细细算起来的话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好在诺贝尔财团的核心成员关系都比较亲密叶枫过去作出地贡献也最大加上财团的展情况非常好尤其是在美国和俄国的石油工业带来了大量的利润当然诺贝尔财团在煤化工、军工、电气、通讯、冶金等行业也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很高地利润率。足以满足叶枫的要求。

    不过随着华夏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继续依靠诺贝尔财团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叶枫还有别的考虑那就是诺贝尔财团的重心毕竟还在瑞典虽然他现在还是能挥巨大的影响力。但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他总不能让一个瑞典的财团控制华夏地经济命脉。

    何况从远东基金地情况来看当时只是考虑播种起到工业化的示范作用不仅产业分布比较广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而且地域分布同样广泛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投资。虽然说现在有电报。未来还可能有电话但是叶枫显然无力管理这么复杂的产业他还是华夏联盟的脑光是总督府这里的事情就够他忙了。

    所以叶枫决定对远东基金进行改组先是名字改成华夏基金所有者当然是他自己然后就是从大部分产业中撤资:“一些基础性地产业全部要撤出来。不管是我还是诺贝尔财团都无力管理那么多工厂。基金下面掌握地所有矿藏、田产都收归国有当然政府也不能亲自去管理那些工矿。所以还是要拿出一部分股份到公开市场售所得资金一半补偿华夏基金一般收入国库工矿还是交给商人们去运营但是要成立董事会政府也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

    伊莉莎跟着叶枫这么多年早已经不再是女仆地身份可以说是他的私人秘书主要就是处理生意上的事情不过对于华夏基金这件事叶枫还让韩雯也参与虽然在罗斯柴尔德家族韩雯的地位并不高也没有机会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