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神魂开窍者,可修鬼才一途,同远古时候的修仙悟道殊途同归。只可惜不知从何时起神道消弭,鬼才的修炼也没落了,不过新生的笔力由此繁荣昌盛起来,已经笼罩住了整个人间,这也应了此消彼长的简单道理。
若是还能够进行鬼才的修炼,神魂开窍者在人间则是极为尊贵的,因为通晓古今的他们到最后可慧眼如烛,成人间帝师,平天地乱象,甚至还能突破人间法度的约束,直通天道。
“宋伯伯,恭喜你了,沈淇还没死,这是他写下的文字,你留着,可以用来镇灾辟邪。”
李光地激动之余,转身将这张白纸交给了一脸茫然的沈锄,这个连遭打击的乡下大汉面色疲倦,有气无力的接过白纸后,陡然注意到李光地前面的话。
“你说什么,淇儿还活着?”
面对着沈锄的惊愕,李光地严肃的点了点头:
“沈淇不仅还活着,而且还因祸得福的成为拥有笔力的鬼才,自我朝建立,他应该是诞生的第一位鬼才!”
听到这话,沈锄才觉察到手中原本应该轻飘飘的白纸有一种厚重感,用手抚摸上面的墨迹,可以感觉到崎岖不平,好似是字内另有乾坤。
众乡民虽然对鬼才不了解,但多少知道练出笔力代表着什么,这就是说沈淇若能参加县试与府试,定可一鸣惊人,顺利成为童生,继而有资格参加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其实沈淇先前就很想参加二月的县试,但却因为没有信心,犹犹豫豫,最终错过了,这也是沈秦氏对他恨铁不成钢的原因。反观神童李光地,在县试里展露笔力,一举成为案首,若是顺利通过八月的府试,他便可取得童生身份,而后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这也可以看做是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
好在清朝的科举流程还算合理,因故未能参加县试的可以于府试前补考一场,通过后一样可以参加府试,不知道沈淇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
就在乡民们因为沈淇练出笔力转而向沈锄贺喜时,他们意识到这位鬼才不知身在何处。众人赶忙四处寻找,呼喊之声连连响起。
此时的沈淇早就跑到了村外,他从大火之中背着自己的书篓离开,脸上满是绝决。自从他的神魂开窍,第一个念头便是去县令府救出邹曼珊,为娘亲报仇。
他背上的书篓里面有笔墨纸砚与一些书籍,两边还有支架,支起一块小棚子在头顶遮阴。在他快速的跑动间,书篓里传出轻微的碰撞声,田埂边归来的同村人看到一个书生出来,礼貌性的前去打招呼,却不想看到的是昨天死去的沈淇,当即是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诈,诈尸了!”
此人坐在地上,指着沈淇惊恐的叫喊一声,然后连滚带爬的跑了。
沈淇也没有时间去解释,继续背着书篓向着没有多远的县城跑去,他的手中已经紧握着一只毛笔,笔尖有一节小竹筒套着,里面有少量墨汁浸泡着笔毛,随时都可以拔出来挥笔成字句
在此之际,安溪县城里的张元离开那间养小鬼的阴暗屋子后,被心情不悦的张尧文痛骂,还严令他马上去好好读书写文章,年底之前还没有练出笔力,就家法伺候。
迫于张尧文的威严,张元短暂妥协了,他躲在书房里假装看了三天《论语》,之乎者也的乱糟糟的念了一通后,心痒难耐起来。他是惦记着抢到手的十四岁小娘子邹曼珊。
“少爷,大好事,老爷去陈掌柜家喝酒论文去了!”
今日正当张元闷在书房里无法集中精力时,一名偏瘦的下人偷偷跑到他的书房窗户下叫唤起来。
此人名叫刘二,正是负责给沈淇下毒之人,而那陈掌柜则是安溪县的一名富商,名为陈天宝,家族里读书之风盛行,出了好几位练成笔力的文人。
听到刘二这话,张元欣喜起来,丢下手里面的《论语》便是一头冲出了书房。
“好样的刘二,本少爷稍后好好打赏你!”
终于有机会出门的张元第一个念头便是冲向关押邹曼珊的房间,憋了几天的他早已经有着邪火从小腹处升起。
“小娘子,我来了!”
张元一把将那间房门推开,缩在角落里表情呆滞的邹曼珊被吓得娇躯颤抖。她白净的瓜子脸抬起,看到张元像是发疯了一般,胡乱的拔下身上的衣服,面色激动不已。
恰在这个时候,县令府里的大门口,负责守门的两名衙役看到一个极其普通的书生一手托着一叠白纸,另一手握着一只蘸满墨汁的毛笔站立在台阶前,丝毫没有意识到有危险来临。ps:新书上传,觉得还行就请加入书架收藏一下,有票票的也请投,感激不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