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悠闲生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二章 任务有戏了
    林森咧开嘴,摆出了一副知己的笑容,和善的望着诸葛瑾。

    诸葛瑾面带微笑,语气却是毫不犹豫地拒绝道:“兄台有所不知,诸葛家素有传统,每位年轻族人出仕之前,都要游历天下至少五年,已增长阅历,方能在日后决断时少犯错误。因此……抱歉了。”说道这里,诸葛瑾甚至微微弯腰,表示其歉意的真诚。

    如果林森是刚刚来到这个时代,一定会仅仅为他的歉意所打动,但如今林森却能了解到其话语中的深层含义。诸葛家乃琅琊名门望族,对于加入林森乃至曹操这种落魄士族或地方豪族的行为,需要仔细思量考虑,若是将来曹操的势力能够成长到一定程度,他或许会考虑加入。简而言之,无论是林森,还是林森背后的后台曹操,在身份上还不够格让诸葛家这种名门加盟。

    对此林森也早有心理准备,这个时代的名门,不遇到战火的真正威胁,是不会自甘下贱与曹操这种趁乱崛起的新诸侯“同流合污”的,遂也对拒绝没有放在心上,笑笑道:“诸葛家果然名门,家规甚严,还望兄台数年后能够考虑在下今日的邀约。”

    正说着,林森看了看这些啃着白面饼的饥民,心中一动,又对诸葛瑾道:“今天在下也凑个热闹,来把这好事做到底。林吉!”

    “在!”林吉很给面子的在旁边答应。

    “给分到面饼的人,每人一千钱,作为生活费用,那些没有分到的……也给一千钱吧!”

    “是!”

    只消片刻,这些饥民看到林森这边数人抱着钱袋子来钱,眼睛都直了,不可思议的看着林森,当铜钱被依次到每个人的手中时,饥民们在各位老人的带动下,齐齐对林森下跪,不住哭泣。

    “两位善良的老爷,真是太感激你们了!”

    “遇到好人了!”

    “比……强多了!”

    诸如这里的感激誉美之词充斥于耳。

    “各位乡亲们安静!!!”典韦大喝了一声,如同响雷,饥民们的声音立刻小了下去,直至消失。

    林森摆出了笑容,道:“在下林森,乃是此处往南三百里处,操太守治下的襄邑县县令,本官承诺,若是诸位愿意到襄邑县安家的,一律配与二十亩荒地任由开垦,两年之内不缴税,且每人另给五千钱安家费,以帮助度过这个冬天。”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这些饥民仅仅相视了数眼后,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为林森治下的百姓。陈留是附近少有的安定之地,有地开垦,有钱安家,这并不是多难的选择题。

    “士达之善,令瑾钦佩!”看到如此之多的百姓真情实意的感激,诸葛瑾的眼眶有些湿润。

    “子瑜(诸葛瑾字)以布衣之身,尚散尽身财,救济饥民,森乃朝廷父母官,又岂能袖手旁观?虽能力有限,但给予他们一个安居乐业之所,还是能够勉强做到。”林森得了便宜卖乖,这些饥民少说有一百户,在襄邑安家后,曹操给林森制定的人口增长指标,一下子就前进了三成有余。

    诸葛瑾深深一个大躬鞠下,道:“瑾云游天下时,定会将士达的事迹广为传播,以为天下县令榜样!”

    “那太好了,再烦请子瑜多加一句,只要林某有能力控制襄邑一日,天下的饥民来襄邑安家,都享同等待遇!地二十亩,免税两年,安家费五千钱!”

    “好!一言为定!那在下这就告辞了。”

    “等等……”林森唤住了诸葛瑾,犹豫了一下道:“天下之事,无能能够预测。若是子瑜遇到困难,或是琅琊生战乱,我这里永远为子瑜和你家人留有一席之地,尽己所能相助!”

    记得在历史中,琅琊诸葛家因为战乱,避祸荆襄江东两地,具体日期早已不记得,如今留下段缘分,但愿与诸葛家有缘吧。

    ……………………………………………………………………………………………

    与诸葛瑾相约分别后,南下回归的队伍再次壮大,从五十余人的规模,变为了四百余人,拉长了足足有三百余米,大摇大摆地走在济阴郡境内。说实话真不是林森不想让队伍走得整齐些,有气势些,可这队伍的组成实在太特色了,林吉林昌的那群狐朋狗友也就罢了,他们就是抱着参军的目的来的,好歹还能是支队伍,至于那些饥民,里面甚至有七八十位老人,林森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奇怪的是,林森带着队伍如此嚣张的走在济阴的驿道上,竟没有任何济阴军方的队伍拦截,甚至太史慈还带人抢收了一片无人管理的麦地,喜获小麦两石。

    “前方有人来了,骑马的,一个人。”典韦沉声道。

    林森的队伍在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