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九章 三忍(2/2)
一步,就此告辞。”

    刘邦和萧何等均拱手回礼,目送着张良等人的身影渐渐消失。

    我低头慢慢的打开了竹简,只见前几片竹简上写着两个大字:素书。其后则书写着几行小字: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看完这几行字,我不禁一颤,紧紧握住了这卷竹简,心头百感交集。

    ----------

    为避嫌疑,刘邦将骑兵尽数留在了留县城外扎营,只与萧何两人进城求见楚王景驹。而我则留在营内,细看张良留下的这卷竹简。

    《素书》原文并不长,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如果说《太公兵法》是兵家秘要,那么《素书》则是修身之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反复看着卷末那句“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不禁呆怔良久。

    当年在下邳,对于是否利用自己那点历史先知去取《太公兵法》,心里总有些犹豫,直到站到了圮桥之上才豁然想通,我,并不是万能的。凭借自己的那点先知便玩弄古人于指掌之上的那种孩子般的妄想,当真是可笑之至。便是将天下所有好的东西都抢到自己手里,又有什么意思?

    会给予游魂般飘荡在这个时代中的我,以及我所爱所关心的人快乐吗?

    放下,其实比得到难得多。

    所以,我才能以一种极其平和的心态和黄石公谈笑,然后又悠然而去。

    历史,是祖先的故事,是先民们生存的印迹,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以尊敬与温情的心情去看待的。纵然如今我被迫生存在这历史之中,我也不愿去做一个历史的破坏者,除非,是为了更多的人带来幸福。

    可如今,黄石公将《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却将《素书》送给了我,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呢?

    ----------

    傍晚时分,刘邦与萧何回到了宿营地,刘邦沉着脸,而萧何则皱着眉,一望可知此行不顺。

    “楚王怎么说?”我问。

    刘邦一声不吭地从我身边走过,撩开帐门,走进去一屁股坐下,伸手猛地一拍桌子,喝道:“拿酒来。”一边侍立的红玉看看我,回身取了一坛酒放到了刘邦面前。刘邦拎起就喝,酒液淋漓着从嘴角流下,洇湿了胸前的衣衫。

    萧何苦笑着摇摇头,道:“哪里见得到楚王啊,我们在王府的门房里干坐了一整天,说是替我们通报了,其实根本就没有人理我们,一天下来,连水都没喝到一口。”

    我点点头,走进帐内,坐在了刘邦的边上,淡淡地道:“夫君,张先生离去之前不知说了什么话,妾身竟是忘记了。”

    刘邦神色一清,沉声道:“三忍。”

    我微笑着拿过他手中的酒坛,道:“那么就请夫君隐忍为先吧,莫要辜负张先生的这番苦心。”

    刘邦看着我,半晌,摇摇头,道:“你呀,我都忍了一天了,回来喝点酒你还管东管西。”

    我挑了挑眉,将酒坛又放回他的怀里:“那我不管就是。”

    刘邦瞪着那酒坛,静了一会儿,又转头看我,道:“那……就这一坛?夫人,就只喝这一坛?我今天可是一口水都没喝过,就算解渴也得给点喝吧。”神态间又有了点当年沛县无赖亭长的惫懒模样。

    见我没什么表情,他立刻转头又向坐在一边的萧何道:“萧兄弟,你也够渴的,来来来,先来口解解渴。明儿咱们哥儿俩还得再去站班呢,老子就不信他能一辈子不见我。”说罢,将那酒坛递给萧何。

    萧何看看我,摇摇头,苦笑着接过酒坛喝了一口。

    此后几天,刘邦和萧何日日去求见景驹,但景驹却始终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