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极品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 再见皇甫(2/2)
。”

    丁淮谦虚道:“即使丁淮不来,皇甫叔父必然也有破敌之策,波才之流岂是叔父的对手。”皇甫嵩与丁原是平辈论交,所以丁淮见了皇甫嵩是要以晚辈见礼的。

    听了丁淮的话,皇甫嵩叹了一口气道:“也不是叔父夸大,对于那个波才,我还真没把他放在眼中,只是朱大人的突然战败,波才大军兵力骤增至十四万,将我三万大军团团围困于此,粮草水源皆断。若非十日前挖出了一口井,恐怕我们这三万人早就渴死了,哪里还能等到元常的援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皇甫嵩的话也只是随便说说,但是一旁的朱儶的面子上却挂不住了,连忙抱拳道:“若非朱儶大意兵败,皇甫将军也不会被困长社月余,待到剿灭黄巾,朱儶定然向皇上请罪。”

    皇甫嵩一听,知道朱儶误会了,连忙道:“公伟误会了,嵩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当时事情太过于突然,才令嵩措手不及的,嵩并没有怪罪公伟之意,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以一战而论成败。”也是皇甫嵩与朱儶关系并不熟,若是换成了卢植,皇甫嵩绝对不会出言解释的,并且皇甫嵩的话也不可能会引起卢植的误解,毕竟两人相交多年,彼此都很了解。

    朱儶之前也曾听说过皇甫嵩的为人,知其从不说假话,于是也就放下心来。

    说话间,三人走进了大帐,依次坐下。

    皇甫嵩先夸奖丁淮一番,道:“元常以三万人马的劣势,仅凭两战便大败南阳黄巾十数万人,歼敌数万,收降数万人,已是威震天下,黄巾军听到元常的大名莫不闻风丧胆,元常可谓少年英雄。”

    丁淮连忙谦让一番道:“此并非丁淮一人之功劳,乃是全军将士浴血奋战之功劳,淮不敢独享。”

    皇甫嵩接着道:“元常谦虚了,现在元常到来之后,我军实力大增,可战之人也有八万,足以和波才一较高下。只是,三军之中必有统帅,此处还需元常号施令,以为统一调度,我与公伟定当服从。”

    丁淮道连忙继续谦让道:“丁淮刚到,还未能熟悉此处战况,对于波才此人也是不甚了解,倒是皇甫叔父与其相持数月,这号施令之人非皇甫叔父不可。”这皇甫嵩也并不是想和丁淮争军队的指挥大权,而是两人官位相当,加上丁淮兵众,若是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胜率极微。

    皇甫嵩又数次相让,怎奈丁淮执意让皇甫嵩来指挥,推让了半天。后来,朱儶看两人推来让去,忍不住插话道:“义真和元常不必再相互推让,以儶来看,这总指挥可有义真担当,元常可为副指挥,也好统一调度。”

    既然朱儶也这样说了,皇甫嵩也就不再谦让,顺势道:“既然如此,嵩就当仁不让了。”皇甫嵩和朱儶齐声道:“我等谨遵皇甫将军号令。”

    于是,丁淮、朱儶便尊皇甫嵩坐了主位,两人分别在下坐下。

    坐好之后,皇甫嵩道:“据探马来报,波才将军队驻扎在我军东南方的五羊坡上,此处地势较高,可以看到我军任何动静。而且波才之军几乎是我军两倍,一旦起攻势,我军必然难以抵挡,以嵩的意思,我军撤军五里安营扎寨,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朱儶和丁淮都是微微点头,齐声道:“将军虑事甚周,该当如此。”皇甫嵩的建议无疑是最正确的,情况确实如此,若不能及时退后,波才定然会动攻击,由高向下冲,官军必然占不得一点好处,只有退后扎营,才能避免此种情况生。”

    皇甫嵩见两人没有任何意见,便马上下令,全军退后五里安营扎寨。

    接下来,将会是一场二十万的大决战,孰胜孰败,将会全凭两军统帅的决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