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极品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四章 张角死后(2/2)
身上。就在这时。忽然丁淮大喝一声:“令明。刀下留人。”听到丁淮地大喊。庞德急忙收刀。但是刀势甚急。庞德收势不住。只能全力将刀锋一偏。一刀砍在管亥地坐骑上。

    一颗硕大地马头“骨碌碌”滚向一旁。管亥也随着坐骑地被杀而被狠狠摔在地上。半天没反应过来。也爬不起来。一方面是由于和庞德大战了八十回合。身心疲惫。另一方面更是刚从鬼门关走了一回。心神还没有安定下来。

    原来。在管亥和庞德大战地时候。丁淮现了管亥一直在守护着那具棺木。能让管亥这样地人也只有张角一人。所以。丁淮从降兵中找出几个小头目。一问之下。那具棺木里面果然是张角地遗体。

    为了表示自己投降地诚意。这几个小头目还将广宗城内地张宝、张梁两兄弟争权地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丁淮。这时候。丁淮才算明白了为何管亥要独自率领五千人马连夜出城。同时也暗暗可惜。自己错过了攻城地最佳时机。

    因为管亥的忠心,以及管亥的队伍中有张角的遗体,丁淮并没有难为管亥,而是将所有降兵全部归还给他,放任他离开。有道是,好有好报,管亥的忠心也救了他自己一命,不然丁淮岂能这样放任管亥离去。

    送走了管亥,丁淮立马命令快马通知成廉,马上攻城。因为管亥的出走,很可能引起了张宝、张梁二兄弟的警觉,二人或者言和,共同御敌,或者二人已经弃城而逃,广宗城已然成为一座空城,在丁淮的猜测中后者的成分大一些。

    重新回到广宗城外的官军大营之后,丁淮才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既不是两兄弟握手言和,并肩御敌,也不是两兄弟均已弃城逃走,另谋生路,而是张宝率军离开,城内只剩下张梁的三万大军。

    由于丁淮率军追击管亥,对于张宝的离去,成廉并没有轻举妄动,因为张宝大军有两万五千人,而且成廉早就听丁淮说过张宝此人文武双全,不可小觑,此次出城必有后着,自己贸然追击很可能会中其埋伏。

    并且,在接到丁淮的命令后,成廉思虑再三,并没有下达攻城的命令,而是命人时刻查探广宗城的消息,静等丁淮回来。成廉之所以没有下令攻城,而是因为广宗城的情况与丁淮信中所说的两种情况均不相符,一旦贸然攻城,反而可能会打草惊蛇,有此可见成廉在丁淮的熏陶下,也逐渐由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向着智勇双全的大将转变。

    丁淮回到大营之后,听成廉说明了没有执行丁淮的立即攻打广宗城的计划的理由,不由沉思了好久,心中十分矛盾。毕竟自己的命令是错误的,虽然成廉没有执行自己的命令,从军法的角度将当罚,但是却避免了打草惊蛇,从整个战役的角度来讲此举当奖。

    但是,军令如山,虽然成廉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没有服从主公的命令,在当时的时代是为不忠。经过了反复心理挣扎,丁淮不但没有处罚成廉,反而大大嘉奖了成廉,不由使得其他将领十分不解。

    丁淮笑着对他们解释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时我的决定只是考虑到两种情况,如果广宗城的情况真如这两种情况,成廉没有遵照执行,势必要军法处置,但是事情的变化已经出乎了我的预料之外,而成将军却能够随机应变,并不墨守成规,使我军免于战败之辱,此乃为将者之根本,所以应该给予嘉奖。若是当处局中的成将军明知执行我的命令会打草惊蛇却不顾一切去执行,则才能视成将军为不忠,但是成将军却能够承受可能会被军法处置的风险作出了最明智的抉择,是为大勇,如此大忠大勇之人,众人以为还要处罚否。当然,淮之本意并非要各位将军在战场上就不尊号令,是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时修改作战计划,随机应变。”

    众将听了丁淮的这番言论皆为心服,而丁淮经历了这次的事情也开始向君主的角色转变,成功的将王道之术应用到了实际当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