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逐鹿之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005 计降吕布(2/2)
;可引贤弟见太尉”李肃略微思索,继续劝道。

    “以何功可为进见之礼”

    “功在翻手之间,且看公肯为否”李肃暗指帅帐道。

    “我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吕布沉吟良久,坚定道。

    “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封侯封将,近在咫尺。但事不宜迟,在于决”

    吕布大悦,便与李肃,燕风相约今夜行事。李肃,燕风自去准备。

    是夜,燕风,李肃领兵埋于山间,三更时分,忽闻丁原大营火光冲天,隐有厮杀声,知事已成,燕风便别李肃,前往平叛。

    却说,吕布为谋进身之功,与夜间趁丁原熟睡,斩其头,以为大事可定,却不料被丁原亲兵撞见,双方厮杀起来,而自己兵少,虽无惧但也恐不能久敌,正暗自思索。却见一彪人马杀到,正是燕风。

    “吕将军勿忧,但且去收拢溃兵,此等小卒,教于我来。”

    “有劳,”吕布言罢,提着丁原的级,想自己的营地奔去。

    却说,燕风领军杀入,左突右挡,冲杀了一阵,见敌军以溃,正要收手,但见一将,舞着长刀,奋力搏杀,竟无人可敌,心道:莫不是张辽或是高顺?于是纵马借势猛然一刺,将其震退,大喝道:“敌将通名。”

    “某,雁门张文远。”敌将答道。

    (张辽,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本聂壹之后,为避灾祸改姓张。三国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谋略过人。)

    果然如此,燕风暗自庆幸,自己的好运。开口喝道“你军以败,何不早降。”

    “吕布杀父,是为不义,叛敌,是为不忠,我誓不降之”张辽闻言一面怒道,一面提刀戒备。

    “我非吕布之臣,乃朝廷义师,文远何不降之,”燕风言罢,看着张辽略有意动,便继续言道,“文远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眼下并州男儿考虑呀,莫要让他们枉死才好。”

    张辽,面色痛苦,良久道,“某可降你,但绝不降董。”

    “好!”燕风见张辽愿降自己,大喜,本来就没打算让你投靠董卓,“我缺一亲兵队长,文远可愿屈尊?”

    “可以,我愿降。但且叫你军停手。”

    “停手!”

    燕风大吼一声,快下马,上前拉住张辽的手,大献殷勤。此间琐事暂且不提。

    次日天明,待燕风,李肃,吕布等人,持丁原级,往见董卓,董卓大喜,置酒席相待。

    “今我得奉先,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吕布起身拜道。

    “哈哈,”董卓听罢,大悦,哈哈大笑。众人皆陪。席中只有两人报以冷笑。一为已知历史的燕风,一为贾诩。“我有儿奉先,何虑天下哉?哈哈”

    “主公大福!”众人见状齐声恭道。

    “好!好!好”董卓大喝了三声好,道,“我儿骁勇,可为中郎将,都亭侯。燕风,李肃皆有功,可封关内侯,迁燕风为都尉,赏李肃百金。”

    “谢主公(义父)!”燕风等人欣而拜道。

    宴席畅饮而散。

    是夜,李儒劝董卓可定废立之计。董卓见自己大势已成,便依允,等待时机。

    另一边,在董卓等人刚回太尉府时,就有人将情况密报于王允,王允听之,大惊,急忙召袁隗,卢植等人,

    “什么,丁建阳已死!吕布反叛。”袁隗听后亦大惊失色。

    “天亡陛下,大汉危以”卢植悲呼道。

    众人皆感染。

    ~~~~~~~~~~~~~~~~~~~~~~~~~~~~~~~~~~~~~~~~~~~~~~

    次日

    董卓于府中设宴,会集公卿大臣,令吕布、燕风将甲士千余,散与周围。等饮酒数巡后,董卓按剑,厉声道:“当今圣上暗弱无能,不可以奉宗庙,掌天下;我将依伊尹、霍光之事,废帝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为帝,如何?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群臣惶恐,皆不敢言。

    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道:“今圣上初掌帝位,并无失德;你欲废嫡立庶之举,非反何为?”

    董卓怒而拔剑道:“天下事在于我掌!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你竟反我,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道:“你剑利,我剑未尝不利!”

    两个在筵上对峙。

    李儒,袁隗等人分别急忙劝阻。袁绍且罢,忿忿而去。

    董卓收剑,环视群臣道:“胆敢有阻我大议者,我必杀之。”群臣震恐,皆道听命。

    随后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废立之日,诸臣皆悲切惶恐,无人敢言。又随即鸩杀帝、后,自称相国,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全无人臣之礼。又征辟名士,拉拢人材为已所用,以求巩固自己地位,但其倒行逆施,大为士人所不满,故多违心而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