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逐鹿之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068 董卓援军
    洛阳,东,

    尘烟飞卷,马嘶人鸣,密密麻麻的军队遮天蔽日,缓缓而东。

    阵中旌旗密布,宛如云海,在烈风的吹荡下,左右甩击。刀枪剑戟,肃立如林,锋利的兵刃,映着轮日,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寒芒。正是援兵虎牢的董卓大军。

    中军阵营,董卓坐在一辆豪华的马车上。数千亲卫佩戴着长枪,穿着统一的服装,环卫着马车,威风凛凛。而车饰则是更加的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束起的车帘用的是皇宫的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嵌了一大块翠绿翡翠,显得极为富贵迫人。然而,似乎这并不是像打仗,而是像郊游。

    即使是这样的度,也是李儒苦劝的结果。刚出洛阳,李儒的眼皮就一直跳个不停,心中也有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心中焦急万分,无奈董卓却不急,也不听李儒的苦劝,舍车骑马,疾驰虎牢。

    “报…虎牢关急报!”正在董卓懒洋洋,昏昏欲睡的时候,一声长报传来。

    随侍的李儒,连忙接过急报,呈给董卓。而董卓眯着眼似乎没有接报的**,只是淡淡的摇了摇手,转身继续眯睡。

    李儒见状,无奈的叹了口气,他觉得董卓变了,不在是以前的那个威震西凉的将军,而成了一个世家的老爷,一个只会享福的贵族老爷。

    摇摇头,展开急报,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心中不由的舒了一口气:虎牢关无恙,看来自己是多心了。可是自己的眼皮为何依旧跳个不停。

    …

    虎牢关

    不管李儒眼皮如何的跳,在虎牢关的燕风这一两天,过的比较舒心,诸侯的盟军,没有大规模的强攻虎牢关,只是不定时的骚扰一阵。这让燕风长长的舒了口气,自己的两万河东军暂时可以保全了。

    不知道徐晃,高顺他们准备的如何了。控制函谷关应该问题不大。而后加上自己的突然难,攻克长安想必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困难就是董卓的反攻。看来自己必须得尽快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

    这一日

    燕风正在住处,思索着如何实施自己的计划时,庞德急急忙忙的闯了进来。

    “什么事?”燕风眉头微微一皱,疑问道。

    “将军,刚才李肃派人传话说,董卓亲率三十万大军增援虎牢关而来。”庞德咽了口吐沫。急声道。

    “哦?董卓来了?”燕风闻言眼中掠过一道惊喜。只要董卓来,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便可以实施了。

    “令明,派人告诉徐晃,高顺开始按计划行事,另外通知洛阳的王越,护送夫人他们先前往河东。”燕风有些兴奋的吩咐道。关西这块儿强秦成就帝业的领地,似乎已经离自己主宰的时间不远了。

    “诺!”庞德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哼哼,董卓,你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燕风得意的想着。

    “典韦!”

    典韦现在担当的是庞德原来的位置,亲卫统领。一直守候着燕风,问到燕风叫唤,铁塔般的身影便贯门而入,瓮声瓮气道,“主公有何事?”

    “立刻叫李肃来见我!”燕风吩咐道。

    “诺”

    …

    不一会儿,李肃便急忙赶了过来,此时的李肃已经没了前些日子忙碌时的蓬头,垢面的样子。显然梳洗了一番,恢复了峨冠博带的文官模样。也难怪,主公来了,形象工程必需得抓好。

    屋中,李肃见燕风仍然穿着作战时的衣甲,泥垢血迹粘在裤脚,没有清洗,皱着眉头,有些责怪的说道,“燕将军,相国大人的大军,已经离虎牢关不足三十里了,你怎么还是这身打扮?”

    燕风不屑的看了李肃一眼,肃容,声色俱厉道,“将在外,当以军事为先。诸侯盟军现驻扎在关外,随时可能突袭抢关,怎能随意离开,如若丢了虎牢,我等皆万死难报相国知遇之恩。”

    “这…”李肃一时间有些语塞,不得不承认燕风说的是实理,但是若果不去十里外迎接董卓,那么肯定会被斥责,甚至…于是劝道,“燕将军,话虽这么说,但是如果不去迎接的话,相国大人恐怕会怪罪。到时你我皆难逃相国的怒火。”

    “恩”燕风点头,其实他心中也知道李肃说得对。

    但是汉代礼仪繁琐,迎接董卓这个相当于摄政王的相国大人,肯定会有很多的礼节。

    就拿叩拜来说,先要直立,左手压右手,手藏于袖中,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双膝同时跪地,抬起臀部,直立上身,手掌着地,额头贴在手掌上稽。

    这还只是其中之一,想到这些,就让燕风心中很是抵触,能不去便不去。

    于是,燕风假装思考了一会儿才道,“关隘重地,你我同为守城大将,不可同时离开,以防突变。所以燕某想拜托李大人前去代为迎接相国大人。而我则留下镇守虎牢,可好?”

    李肃奇怪的看了看燕风,心中有些轻视,真是个将军?!,笑着应道,“这是在下理应之事,就依燕将军所言,又在下前往迎接相国。”

    “好,燕某便在虎牢关准备下丰厚的酒席,恭候相国”燕风道。

    李肃见此,点点头,行了一礼,转身出了屋子。

    …

    虎牢关,西十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