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894 思维
    大唐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胡发奎在大力整兵备战,这事情欧洲人和大唐的普通国民都不清楚,只有少数位于核心圈子里的人才知道,战争不可避免。大唐建国这么多年,打了不少战争,也带来了诸多利益,这使得国人很多都有一点战争狂热,既然战争不会失败,只能带来好处,还能带来心理优势,为什么不去打仗呢?

    大唐经历的多次战争,甚至很多行动都是无伤亡的,这个情况也使得人们缺乏对战争残酷性的正确认识。或者在大唐集体主义教育的背景下,为国捐躯是一种值得赞赏和光荣的事情,尤其是烈属家庭会享有诸多好处,加上鼓励生育的政策下,家家孩子都比较多。大唐价值观,或者说来源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演进中,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显然为国战死是体面的死法,符合大唐的价值观,也是容易为人接受的事情。

    这个情况已经为一些有识之士所意识到了,白南在自己执政的末期也看到了这个情况。如果做一个类比,如今很多唐人的思想和举动,恐怕跟另一位面中军国主义日本帝国的狂热有一拼,只不过那时候的日本人是要为天皇献身,而唐人现在是为主义、为国家、为人民、为理想而献身。

    白南本质上不觉得后者比前者高尚多少。在后世西方化普世社会影响的日本有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要国民为之而死,那这个国家就应该灭亡。这里面有其极端性,也反应了那时已经彻底和平无害化的日本对于前代战争的反思,以及在西方思潮影响下个人主义氛围浓厚的情况。

    从人类的种群性来讲,消亡个体生命而延续更大种群的繁荣和发展,并不是一件什么特殊的事情。个人主义在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后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个体替代集体的表现。

    本身大唐价值观和宣传意识中,为国献身、为助人而死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价值观在不断地被奖赏,而似乎国家也在不断因此受益,全民受益的情况下,它正在往一个危险而超过限度的方向发展着。

    这种价值观的过犹不及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矫正,大唐是无法去阻止一场战争的。也就是说,就算是上台的不是胡发奎而是李胜安,来自民间和党内的各种压力,也会一步步推着这个国家走向战争。如果坐在大位上的人是白南,可能会压得住这种趋势,但换了别人,就一定不行。

    这场战争白南坚信大唐仍会战胜,但不可能像是以前那样轻松写意了,大唐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战争之后人们必将反思之前的思维,从而走向更加理性的方式。

    而似乎,只有摔过一次,人们才会知道错了,在摔倒之前告诉人们你会摔倒,人们只会对你嗤之以鼻。

    在欧洲情况稍稍相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