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爷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 十 一章 自 保 之 ...
    萧守道看见祖父他们愁云不展,开口向李宽问道:“殿下,那眼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李宽坚定说:“这有跟住朝廷,才能确保无疑”

    “殿下,事情不想您想象的那样简单。”萧瑀这时开口了,姜是老的辣,作为萧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必需以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萧瑀历来是小心谨慎,要不然他也不能历经两朝,都能出任宰相之职。

    “老夫必需承认您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世事难料,他们一旦起兵,声势上一定浩大,若是朝廷应对不得当,还是有不少的麻烦,到那时若有其他人再以响应,输赢之说也是很难预料”

    李宽笑道:“丞相大人,您认为是现在的世家门阀强,还是汉武帝时,那淮南王他们强呢?”

    “这和汉室的淮南王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萧锐十分不解,相差已经有了数百年,怎么可能有关系。

    “有,要想知道宽为什么敢料定他们必败,就要从世家门阀的原来说起”

    这下不光是别人,就是萧瑀也来了兴趣,他想李宽弱不及冠,还真学贯古今?

    “门阀,也称世家豪族,他们一般占有大量土地,拥有私人武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处于支配地位。他们世代相袭,称霸一方,形成所谓世姓、郡姓、名门、世族、豪族、强宗等,因而也被称为阀阅。最早源于秦汗,鼎盛于魏晋,发展到今天”

    这些不要说萧守道等小字辈的,就是萧锐兄弟平时也没有注意过。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李宽说。

    “汉初,鉴于秦朝因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导致灭亡的教训,汉朝采取了一些相对缓和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设置郡县系统为骨架,同时又适当保留了封国制度,以缓解同地方势力的矛盾。正是这些妥协、退让政策,使地方豪门大姓发展起来。对皇室、外戚和部分有功之臣,仍实行了封王、封侯的制度。伴随着这种分封制而来的就是大批宗室贵族、功勋贵族和外戚贵族的出现。例如,汉初在山东分封的齐国、淄川国、济南国、胶东国、胶西国、城阳国、东平国、鲁国等,他们除了从皇帝那里接受大小不等的封邑赏赐外,还拥有自己的很多私田。这就是最早的世家门阀”

    萧锐对未来女婿学识算是真正领教了,平时若不大量看史书,根本不会知道这些东西,看来李宽不但像外界传闻的那样,精通诗词歌赋,更是擅长于经史子集。现在看李宽越来越满意,想到自己当初那个决定,还是很有眼光的。

    “汉武帝以后,世代习儒通经的世族就有可能代代为官,逐渐成为门阀士族。例如,济南伏氏、鲁国曲阜孔氏、邹县韦氏、兰陵萧氏、琅琊王氏、泰山羊氏、千乘欧阳氏、东平夏侯氏、清河崔氏,都是山东著名的大族。这些大族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兰陵萧氏等地位显赫,在汉魏以后历经南北朝、隋、到本朝达数百年之久,仍保持不衰,对后世已经产生较大的影响。

    另外,那些盘踞一方,称为大姓的地方豪富,在山东豪族行列中同样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如东莱有一个富人叫王仲,“致产千金”,自愿出资百万为人求官。有些豪族出则为守令属吏,退则聚族自守,杀人掠货,与盗匪无别。清河大姓赵纲在县界处“起坞壁,缮甲兵,为在所害”。还有一些地方豪族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靠讨伐黄巾军,跻身官侍行列。”

    萧守道听李宽讲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淮南王和现在的门阀有什么关系,不尽有些不满,急切地问道:“殿下,还是快说说淮南王吧。 ”

    李宽说:“守道兄,其实道理很明显,山东门阀根本无法和七国之乱时淮南王他们相提并论的”

    萧守道这点颇为自信,不屑地说:“那也未必”

    李宽看了萧守道的表情,想起自己刚刚提到的门阀子弟多数都自以为事,刚愎自用,觉得还少

    说为好,便不说了。

    萧若芷也看出李宽对萧守道的无知,不能说什么,自己又不能职责自己的兄长,暗自着急没有

    办法,萧锴喝道:“守道,你不知道就别乱说话,殿下说的很有道理。”

    萧守道说:“那有道理,现在的门阀论财力、物力、人力都次于他们,更何况……”萧守道看见

    父亲正向自己怒目而视,也就不敢再往下说了。

    李宽说:“从表面上看,守道兄说的有道理,实则不然,宽请问守道兄几个问题后,守道兄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