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拳向天,不住的呼喊着。
常万里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又何尝没有感触?不管怎么说,他始终是大明的子民。边境人民水生火热的生活,他又何尝不想改变?作为一个当年驰骋疆场的无敌猛将,如今却只能畏首畏尾隐姓埋名的活在暗处,心中又怎么会痛快。
常万里今生的梦想就是纵马驰骋疆场,纵横天下。挥军荡平瓦剌,为大明开拓疆域。如今徐千山的提议,也使得他那颗沉寂了十几年的雄心,又再次火热了起来。
徐千山见常万里沉默不语,知道他心中也是在考虑,便也不再多言。而此时朱棣见状,却是微微一笑,恰当好处的接上了话。
“常将军,你当年便是号称万里金枪的无敌猛将。如今却不能纵马驰骋疆场,也的确是埋没了你那一身好本事啊。”朱棣望向远方,微微一叹,接着道。
“事情都过去了那么多年,说到底,允炆也是朕的侄儿,是朱家的子孙。只要他不回来搞风搞雨,朕也绝不会再去为难于他。而且允炆并不热衷于帝王权术,做天子也并不合适。”
朱棣望向远方,叹了口气,接着道。
“朕便封他做个安乐王爷,在金陵颐养天年,岂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荣华富贵,后辈们衣食无忧。为了大明的百姓,这样也不用再起刀兵。百姓们也不必再次重燃战火,流离失所,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常将军点个头,朕定不会再去为难允炆父子。而常将军也可再披战甲,为我大明征战疆场。就如同徐将军所说,你们二人联手,世间能够阻挡你们的又有几人?莫说这区区的瓦拉,纵然是远征千万里,又有何难?”
此时的朱棣却仿佛并没有那刻骨的仇恨,望着常万里,眼中满是真诚。而场内场外的百姓却是连连点头,说实话他们并不在意谁做那当朝天子。只要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火,那么是建文帝当道,还是明成祖当权,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常将军,你就答应皇上吧。这天下太平了十几年,不要再打仗了啊。”
“常将军,皇上在位的时候,我们都是安居乐业。一旦建文帝回来,再起战乱,又要死多少人啊。”
“常将军,为了我们百姓的安定生活,别再和皇上斗下去了啊。”
此时场外的百姓纷纷劝阻道。之前朱棣那一句永不加赋,便深得民心。如今这一番为了百姓考虑的说辞,更是牢牢的把民心握在了手中。
常万里闻言却是低头沉思不语,仿佛有些心动。冷宇轩三人见状,唯恐常万里临阵倒戈,便齐齐站到了朱文奎身边,警惕的看着那低头不语的常万里。
朱文奎见状,却是微微一笑,显然并不是十分的担心。他望着常万里的眼中,并没有一丝的警惕提防之心,而是充满了信任。
“哈哈。”
此时常万里却是抬起了头,仰天大笑不已。只见他盯着朱棣,脸上似笑非笑。
“朱棣老贼,论起帝王权术,皇上的确不是你的对手啊。好一句为了百姓着想,这一招的确厉害。若是皇上答应了你得请求,做了那安乐王爷。也许在不久之后,便会病死,亦或是不明不白的死了吧。”
而常万里此时口中的皇上,自然是那建文帝朱允炆了。
常万里纵横天下,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作为那无敌猛将,智谋方面又岂是易于之辈。他之前虽有沉思,其实也并不是在考虑朱棣与徐千山的提议。而是在考虑瓦剌,考虑将来自己如何能为大明,永远除去了这个心腹大患。
至于朱棣的心思,常万里又何尝不会明白。当年便是赶尽杀绝,丝毫不顾念叔侄之情的朱棣老贼,莫非过了这十几年便会转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