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六零回 新内阁(2/2)
疑问。之前就已经在朝议中进行了平衡和讨论。最终确定的人选也都比。在国士院中顺利通过。

    其中有些任命。也比较引人瞩目。延续原来的任命。崔景荣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刘一为部尚书。赵彦为刑部尚书。李彦为兵部尚书。他们四人都是原内阁成·六部中工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李起元。基本沿袭原来的格局。另外都察院都御史杨涟大寺卿黄克通政司使黄尊素。这就是新的六部九卿。其中黄尊素是从御史提升为通政司使。黄克则从刑部尚书改任大理寺卿。

    除内阁之外。朝中最重要的就是六部九卿。具体任命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格局。以务实和不结党标榜的中间派还是中坚。包括崔景荣赵彦李起元黄克等人都是属于这一类。而刘一杨涟黄尊素都是素有名的东林人士。徐光启也给划入东林。不过此时已被大多数人看成是倾于李彦那一边。而实际上这位也学术著称的大臣。做事更接近务实的中间派。

    这样的结果对于东林派和中间派来说。都能够接受。九卿之中。差不多能够形成四对四的格局。当然。无论是中间派还是东林派。都声称自己并不结党。因而不能完全以派来划分。

    李彦倒是建了秘密共和社。不过共和社的成员资历都不够。想要担任九卿之职。尚且不够。不过在之前的朝议中。李彦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夏熙可以升为部主事。而申湛然终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此外李之藻进入礼部任主事。虽然不算共和社的核心成员。却也是不小的收获。

    而重中之重的阁人选。按照规则。就是在部院九卿。以及军方勋戚推举的人选。同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朱延禧韩中推选。叶向高主动病辞。并以周嘉为候选。

    朝议推出的人选。是以孙承宗。延禧韩李彦周嘉为内阁辅臣的人选。其中周嘉虽然也被看成是东林派官员。不过也更接近中间派。是中间派能够接受的人选。

    新的内阁以五辅加四个议政大臣组成。虽然彦崔景荣不再担任辅能够执掌一部。依然位高权重。事实上大家都偏向于内阁辅不再兼任部院大臣。李彦兼着兵部。也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毕竟除他之外。在没有别的合适人选。

    五辅臣也先通过审议。而剩的四个议政大臣。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自动占据一个。另由上从勋戚中推举一人。就将占去两个名额。不过此次推举。五军都督府和勋戚推举的都是王国兴。就省下一个名额。

    倒不是浪费名额。而是一种策略。其实就是这一次的内阁名额。而换取了将来的主动权。

    最能体现国士院作的。其实就是举剩下的那三个内阁议政大臣的人选。候选者便是担九卿的官员。除去李彦之外的八个人中。推举出三个人。可谓差额很大的一次推举。最终的结果。入内阁的三个人分别是刘一为礼部尚书左都御史杨涟。以及大理寺卿黄克。

    刘一杨涟无都是色彩鲜明的东林人士。而黄克则属于务实的中间派。最终内阁议政九人中。东林的孙承宗刘一杨涟韩周嘉即占去了五名额。由此可见东林派在朝野之中的巨大影响力。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和社尚无法与之相比。

    不过东林虽自成一。但是并未形成严密的组织。在政治上也没有统一的步调。要说东林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除了利益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学术。以及道德修养上的偏好相同。

    朱延禧同黄克都属于中间派。而李彦与王国兴自然是众人眼中的辽东派。新内阁的格也就此形成。并将会对未来的朝政形成重要影响。

    而内阁五辅臣。还是以孙承宗为辅。四辅中。也明确了李彦仅次于辅的的位。至于三人。则不分前后。只是分管不同的领域和范围。

    按照内阁体制。平处理日常朝政。主要是五位辅臣处理。而内阁九人每天就重要事项进会议。做出决策。并交各部执行。形成中-朝政的决策执行机制

    而在内阁会议之外。士院议政阁将成为常设的议政机构。对内阁进行监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