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怀笑道:“我珠大哥自然是请的先生在家里读的书。东府老爷更请的是名师了。”戚先生便不说话,贾环便又加了句,“且我的小厮还说,家学里乱七八糟的事不少。想来是有淘气的。”
贾环虽故作天真状,戚先生却是听懂了。她家里兴旺时也曾有个家学,里边也有不少污糟事,她在闺中时并不知道那些,还是家道中落后渐次听闻的。听贾环这么一说,她忙道:“罢了!你还是先在我这里混着吧!好在还有‘五经’须得细讲,尚能支应些时日。”贾环忙拜谢,戚先生扶起,又道:“只是你也要早作打算才好。”贾环忙应是。
贾环将读书之事暂且压下,待香菱进京后,取出“玉留馨”存的钱来,再做安排。因渐近七月,贾环猛然想起一事,忙命嬷嬷们预备礼物,又告诉赵姨娘备礼。果然,七月初七日,王熙凤诞下一女。贾府上下皆送礼祝贺。贾环这里几个嬷嬷赶着做了一对儿大红宝瓶牡丹的荷包,从贾环所剩无几的金锞子里挑了两个装了。赵姨娘虽不情愿,也把贾环没带过的一个金项圈送了去。两人还被让进去瞧了瞧刚生的大姐儿,不知是不是小孩子长的都差不多,贾环就觉得巧姐跟惜春刚出生时长的很像。两人略坐了坐,因来道贺的人不断,便起身告辞了。
贾环见了这么个一点点的小人儿,也是注定将来没有好果子吃的,不免又边走边感慨起来。好在王熙凤难得做回好人好事,便回报在巧姐儿身上,也算是运气好的了。又想起巧姐儿的判词来,里面只是提起刘姥姥救了她,却没说她是遭了什么难。不过后面的曲子词儿里好像有“狠舅ji兄”之类的话,而红楼后四十回似乎是把这句话勾到贾环身上了。当年他没怎么细看后四十回,也没多想。如今一想便觉出不对了,他是巧姐儿她三堂叔好不好!“狠舅ji兄”跟他有一毛钱关系吗?!要说“舅”,那自然是王熙凤之兄王仁了。要说“兄”那就是……
贾环脚步一顿,瞬时出了一脑门子冷汗!巧姐儿是没有亲兄弟的。把贾家的男人拉出来一个一个过一遍,能称得上是巧姐之“兄”的那就只有——贾兰!
贾环还从未以这种角度想过这个问题。他一直认为贾兰是在李纨的正确指引下,努力读书,考取功名,然后做了官儿,也给李纨挣来诰命。而李纨的悲剧一则是她年轻守寡,二则她可能死的比较早。不过这些也差不多都是他脑补的,把这些推翻也是很容易的。若说贾兰是把巧姐儿怎么着了,才能做得官儿……认真想来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赵姨娘走了两步,见贾环没跟上来,反呆立在那里,两眼发直,忙赶上来,道:“环哥儿!这是怎么了?怎么出这么多汗?”说着便拿绢子给贾环擦着,贾环抓过绢子来自己抹脑门儿,暗道:红楼水太深!真心扑腾不起啊!
王熙凤生了个女儿,也不知贾母、王夫人、贾琏是不是真喜欢,反正面上是很喜欢的。只是因有贾敏的孝,不能大肆热闹,三朝洗儿的时候,只有贾王两家的亲眷,并史鼎夫人带着史湘云来了。到了大姐儿满月之时,又不能大办,贾府中都格外送上重礼。贾环和赵姨娘又破费一笔送了大礼。
其实贾宝玉和三春都没有送什么礼,因年纪小还不到正经讲礼仪来往的时候。而贾环执意给王熙凤送礼不过是想试试,看这么拿金子银子丢王熙凤眼巴前,能不能使她软一软,别像原著似的没事老找赵姨娘麻烦。若这招儿略有点效验,以后不妨就这么办,权当是花钱买个清静。
不过这一招儿有些个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嫌疑,一时间贾环和赵姨娘都有些拮据起来。贾环正犹豫要不要去“玉留馨”取些钱来先用着,喻掌柜却先来了消息,道是找着的那小姑娘今日抵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