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的自我奋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39第三十九回 千里传书为引火(2/2)
功不可没。不过这样也好,好歹他写信有话说。

    这些日子骑马,周瑞果然去了三四日便不去了,另有专门伺候爷们儿出门的人跟着。贾环便可任意施为,不但把家到家学的道路摸清,还借着多绕点子路多走一会儿的由头,把赵国基等打听的几处房子略瞧了瞧。那几处地方都是好的,只是价钱各有不同,贾环倒不在意,只是先生尚无着落就让人着急。不过算一算自己请荐先生的信大约刚送到林如海手中,喻掌柜那里也没有那么快有消息的,只好再等罢了。

    却说扬州城中林如海已收到了贾环的信,正捏在手中皱眉。初时收到林黛玉、贾环的书信,只觉得高兴。林家固然不缺人、财,只是南北两处通信实是极不便的。贾环有这个方便,又这般诚心,不如就领了他一番美意,待回京了再好好谢他便是。且也是为黛玉结个善缘的意思。

    只是渐次收到来信便觉不妥,贾环所谓的小买卖,竟能日便带来几封信,实非一般生意能这样。细探了方知,竟是“玉留馨”!林如海在京时便知这“玉留馨”乃与忠肃王府有些瓜葛。到了南边越发觉着这“玉留馨”不简单。更兼忠肃亲王如今身份非比寻常,倒让人心惊。只是如今已应了黛玉、贾环通信,是不好反悔,且又怕惊动旁人,故只得谨慎应对了。

    然渐渐的贾环的信写得怪异起来。先是向林如海致歉,说家中的小丫头子们多有不知事理的,因黛玉在孝中不能与人说笑玩闹,竟背后议论黛玉孤高不合群。这些话林如海见了不过一笑,黛玉的性子他是知道的,说孤高实不为过。当年替她延师贾雨村她尚嫌人家俗气逼人,还是劝她看着贾雨村是林如海的同年上才点头上的课,如今那些小丫鬟自然不在她眼里。

    后来贾环的信中便隐约提起贾府中人抱怨黛玉,仗着老太太宠就拿大,还会辖制宝玉云云。林如海心里便不大舒服。想黛玉在家时是怎样养了这么大的,真真是珠玉不可比其贵,花柳不可喻其娇。如今不过是不得已去了贾家,照贾环黛玉的信中略可窥见,平日行止已然戢鳞委翅不少,想来也生受不少委屈,贾家竟还有这等言语!实不知贾家是怎么养姑娘的,又是怎么管下人的。且辖制宝玉的话又是怎么来的?!细思竟令人生畏。

    再后来,贾环信中更是说了些贾敏未出阁时与贾政之妻的旧事。贾环虽是玩笑似的说的,然林如海早不肯把他当作一般孩童,见了这些话便知其自有深意。因想起贾敏尚在时,从未提起她这二嫂什么,倒是曾盛赞先贾赦之妻贤德高才。这也难怪,谁总把娘家的不好挂在嘴上呢。林如海想起贾敏的几房陪房还有在这里的,当日的贴身丫鬟婆子也还未散,忙把这些人招来细细查问。虽贾家陪房说的吞吞吐吐,贴身的人知道的隐隐约约,然贾敏与王氏不和是坐实了的,且贾敏出嫁之后更是嫌隙日深。

    林如海虽于内宅中事不大明白,却也知贾母年已七十,自无精力照管得处处周全,贾家全是王氏当家。黛玉一个孩子,又是姑娘,受了什么委屈还能替自己伸张吗,不过是忍气吞声罢了。就拿黛玉和贾环的信说,黛玉便写这儿好、那儿好、无一处不好,只要让人放心。贾环也写着这儿好、那儿好,只有一点不好,就这一点儿前面十分好处全抵过了。

    林如海心里不免大悔,当日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时,带话儿说不必带人,荣府里自有伺候的人。林如海不好违命,且也不欲显得张扬之意,便只派了王嬷嬷和雪雁。那两个老的老、小的小,且根儿上还都是贾家的人,若黛玉真有事如何依靠得着!现如今黛玉在贾家究竟是什么景况,他全然不知。黛玉的信他是不信的,他亦不肯轻信贾环。故想了一回,便传唤管家来听命。

    又过几日,林如海又收到贾环请荐师的书信。因捏着这封信,又想贾环以往的书信,只觉着猜不透这孩子意欲何为。如此劳心费力的帮黛玉传信,断然不会只为说几句嫡母的坏话。若说其对黛玉起了什么龌龊心思,他竟全然看不出,且也不该这般行事。林如海想了一回,不得要领。因想着到底是不知此人如何,故不知其心,思之无益,不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