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许靖、秦翊的当面对质下失去了坚持的勇气随即竟开始大肆构陷其他朝臣。据他指证司徒卢毓、尚书崔琰等二十余位朝中官员都参与了此事。
情知难逃一死甚至九族难逃刘助开始寻找垫背之人。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到刘助、许靖、秦翊正在大肆出指证参与此事的“北臣”一面唾骂这三人另一面自己也不禁陷入空前地恐慌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夺权一事足已引起大哥和其余朝臣最大的反感。欺君罔上假托天命……罪名可算实实在在。如果要借此事掀起一场杀戮。是再正常不过再轻松不过了……
在“北臣”们煎熬式的等待中廷尉府的审讯有了最终结果。
偌大的宫殿内一片寂静几乎所有的目光所盯住在了黄门侍郎6绩身上。一些朝臣已经紧张得额头晶莹气不敢出。
6绩手捧黄绫圣旨。声音洪亮而清悦地诵读道:“……方国贼横行、社稷沉沦之危际司空刘助、宗正卿许靖、中散大夫秦翊等身为国之干器不思勤政理事却为一己之私假天命蛊惑人心欺君罔上祸乱朝政更陷天子于失德之境。
司空刘助虽为罪但因其曾功于社稷着罢其司空职。除云阳侯(县侯)爵赐鸩死。三族流放青州;
宗正卿许靖……着罢其宗正职除应称亭侯爵三族流放交州;
中散大夫秦翊……罢职三族流放交州;
前太史令张进……三族流放交州。”
待圣旨被宣读完后多半朝臣还未回过神来。表情地愕然地盯向6绩认为他是否是漏读误读了什么。
以刘助四人的罪名夷灭三族甚至九族都不为过。最终居然只是赐死刘助一人其余三人只得了一个三族流放地惩罚。
更让人吃惊的是先前那牵连广泛的风声竟没有成真。除这四人其余可能参与此事的“北臣”竟未被追究罪行。
散朝之后依然惶惶的北臣在忐忑不安中等候了两天未见任何异常才稍稍地放下心来。
以这种较轻的方式处置许靖等人。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日食所引起的人心慌乱还未消除如果厉刑重惩追查株连只会将混乱扩大甚至会闹得不可交。这样的结果只会便宜了曹操对我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而许靖、秦翊、张进都是清流名士。他们的才能未必多高但名声极著。杀了这几个人就有可能冷却上百、乃至上千士人的归附之心实在是得不偿失。
再者流放之刑对许靖三人未必就是什么好事。经过此次的一连串事件尤其是在被廷尉审讯期间大肆供认其他“北臣”这么件事许靖、秦翊的名声几乎丧尽。
不需要刻意安排宣传料想那些有关联的“北臣”必会主动将许靖几人的败德无行的丑迹散布出去。届时声名狼藉的许靖、秦翊自己恐怕就会感觉生不如死。
贪财者夺其财好名者丧其名不是最好的惩罚么?
章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是三台令史择定的大吉之日。
大哥代年幼的天子统领文武百官于灵台举行极其隆重的“修裱”仪式以乞天恕。
是日天空阴沉浓云密布狂风劲起。参与“修裱”的官员都担心在仪式结束之前会降下雨雪届时只会让人产生上天不愿宽恕的错觉只会引起反效果。
早早获知“修镶”仪式的举行庐江全城百姓焚香设案虔诚乞求上苍。甚至于寿春、丹阳、章陵诸郡的近十万百姓也赶来庐江参与共乞。
承载着几十万、乃至数百万百姓希望的“修裱”仪式于上午巳时开始过午时天象突变。
密布天空地乌云逐渐散去最后竟恢复了朗朗晴空仿佛上天在回应一般。
当大哥纵情叩谢上天之时欢呼声从灵台扩散开来从宫内传到城内由城内城外。几十万人欣喜若狂的欢呼声如山呼海啸。
一时间笼罩人心十数日的阴霾仿佛被一扫而空。
借助诸葛亮对阴晴转换的准确预测“修裱”仪式取得极大成功。借此良机太史令严峻上表朝廷奏称确认“日食”天兆并非应于本朝而是应于许昌伪朝廷。
曹操的姓氏“曹”中恰好带着一个“日”字。
天狗吞日正代表曹操气数将尽许昌伪朝廷行将覆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