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六章 听陈宜中说(2/2)
得半点言语,然则他大军在握,谁敢违拗他的意思,但是总归这样也不妥,我这才献策远避安南,一则可以远避元军锋芒,二则可以借兵光复,分大将军军权,让他做事有所顾虑,才是朝廷制衡之道。”

    这才大概明白整个朝廷局势,问道:“张世杰.张大将军”,姜明语气一顿,又差点直呼其名,忙岔过去,“张大将军是如何定计呢?”

    “大将军?”陈宜中沉吟一下,好像是在思考怎么措辞,“大将军虽是金人,但自从效忠我大宋以来,颇有战功,他现在的地位都是靠性命博来的,”姜明注意到。当陈宜中说道“金人”时,语气仿佛重了一下。但是并未放在心上。就接着听下去。

    “大将军成名之战就是在咸淳十年,坚守郢州之役了,由于布置得当,令元左丞相伯颜的为首的元军主力20万被阻滞于城下,不能向前半步而名扬天下。后德祐元年,起兵勤王经江西等地入卫临安,途中收复饶州,当年五月,其部下刘师勇收复了被元军占领的常州。接着,大将军又调兵遣将,收复了平江、安吉、广德、溧阳等地,迫使浙右降元的不少地方又反正归我大宋,一时我大宋兵势大振。提及大将军,谁不佩服,谓之于“张常胜”。那时时何等的风光和威望。”

    话音一转:“但自从焦山之战被元将阿术、张弘范以大船发动火攻,在猝不及防,失利后、泉州之战,再加上这次的古塔海战等,无一不留下败笔。特别是蒲寿庚之叛乱,大将军怎么也脱不了干系。”

    “蒲寿庚?这是为何?”姜明疑惑道。原来历史是这么复杂!要不是身临其境,光是看史书的话,怎么能有那么的清晰。

    陈宜中神色黯然道:“想那蒲寿庚虽然心怀异志,首鼠两端,但是大将军若是不去强行征用了他的大批海船,惹怒蒲寿庚的话,蒲氏家族怎么会那么快就倒向蒙古。当时我亦劝过大将军,采取怀柔的手段,笼络蒲寿庚,虽然可能蒲氏家族仍会投靠蒙古。但是至少可以拖延其举事时间,也可为朝廷争取更多的缓冲时间。也不至于朝廷匆忙出海,连粮草也未准备妥当。”

    听到陈宜中语气里面带有责怪和懊恼的意思,姜明安慰道:“即是必然,也谈不上晚不晚,或许蒲寿庚过早的暴露可以使我们更安全。”

    陈宜中摇摇头道:“其中详情贤侄有所不知,想那蒲寿庚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虽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是作为番商海獠,是极重利益所在,未得其许,便抢其财物,更犯了商家大忌。就算无异心也必反之。”

    “再则我做官多年,以其也颇有来往,其人重利而不重官。在元军逼近帝都之时,伯颜派遣不伯、周青招抚蒲寿庚,但是但是被蒲寿庚斥退并报知朝廷。那时未反,为何拖至今日乎?况我泉州靠近临安,大宋关税收入分三,但其中之二在其手中,蒙古人可会给其更大的利益乎?反之利大,不反利大!孰轻孰重蒲寿庚心内有数,为何反之,实不足于详查焉!”

    说完,下意识的摇摇头,不再言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