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断流(三)
    ***本章节来源请到最新章节***

    皇帝长大了,就自然不容易被自己控制了,姜明的心的想法,这个想法恐怕是谁也不会想到的。**-**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逆反心里比较严重的时候,姜明已经感觉到赵对于教授他学问的邓光荐已经显出了敌对之意,只是迫于杨太后的说教,才没有表现出来,不但如此,对于杨太后和陆秀夫也有了不自觉的逆反心里。

    唯独姜明怜惜已经知道赵曾经有过的一次千古惨事,就是被陆秀夫背着跳入海中,虽然由于他的回来,赵没有重蹈覆辙,但是姜明对于这样的一个孩童依然是严厉不起来,几乎达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也正因为如此,小皇帝对于姜明的好感与日俱增,对于姜明也是言听计从。

    也是这样,外面现在已经盛传姜明谄君之说。在政事堂,陆秀夫等人曾经不顾一切的向姜明难,说是其想做一世~雄,将皇室正统**于鼓掌之间。没有根据的言语虽然没有说服力,因为谁也没有看出他对皇室有什么不敬的地方,但是隐隐约约姜明心里真的有着这种想法,只是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罢了。

    因为来自于七百年之后的他,是极为的厌恶独裁,但是自百余年来,大宋在外族的屡次欺凌下几近灭亡,反而是自己这个是道家的人挽回了一些局势,如此一来,各种救国学说都开始登堂入室,其中以陆秀夫、张镇孙和邓光荐理学治国的呼声最为高涨他们的号召下一些学文人,纷纷赶到福州展现自己的才华。旗下迅速聚集了谢得、赵孟等一批有志于复国的文人雅士。

    在去年就连番难,要求扩充政事堂的规模和编制,同时对于年轻的柳七伤和经常不在其位的蒲寿庚和文天祥出质。想要夺回政事堂的言权。

    姜明也是有苦难言,他是不想看到再任由这些书生把持朝政,在那里指手画脚,在和平的时候还可以分而治之。但是现在毕竟是偏安一隅句不好听的,就是朝不保夕。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全盘皆输。

    现在大宋最到的,是统一而又和谐的声音就是一致对外。

    但是这些理学宗师们管这一套,他们认为姜明此时就是一个权臣一个军阀。在太祖的遗训之下,就是祸国殃民的根源。而且,在开始的两年中,一直被姜明压制着行事。他们认为也是到了反击的时候了。

    然,陆秀夫等人不否认姜明所做的一切,但是任由他这样下去一来个黄袍加身,那么在皇权积弱的情况之下赵氏宋室就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于文人之间地相互倾轧。姜明自然是明白其中地厉害且眼见着文壁和张镇孙等人地关系日益接近。而文天祥也算是一个理学宗师虽然一直在沉默中地远方。但是真地要是矛盾突起地话。帮谁可是说不定。更何况文天祥也是手握重兵。

    等矛盾激化地时候再行补救可能就没有挽回地余地了。于是。在陈宜中地提议下。此次北伐。由姜明和小皇帝赵说是要御驾亲征才能见到效果。而小皇帝整日在邓光荐等人地教导下。早已经苦不堪言了。听到有这么好玩地事情。还不马上同意。

    在此时。姜明又做出退让。将赤红八军中。翻羽军、奔宵军、逾辉军、超光军等四军军长之职让了出来。分别由宗室地赵良骢为翻羽军军长、赵若为奔宵军军长。陈宜中地儿子陈冠山担任逾辉军军长。陆秀夫地儿子陆锡明担任超光军军长。

    用交出部分军权平衡朝中地诸方势力。特别是交出两军由赵氏宗室之人担任军长。此举换得了杨太后地肯皇帝御驾亲征。陆秀夫地儿子担任一军之长。算是松了一把手。让其参与了部分军事。

    然后才能顺利地将小皇帝带到长江之上。紧随在自己身边。姜明就这样想着。一会儿。吕文焕所派遣地密使得到通传走了进来。

    来人显得有些清瘦。短须。不过双眼还算是有神吧。进来行过礼之后。不住地上下打量着姜明。显得一种惊异不定地表情。不过没有耽搁他回答小皇帝和姜明提出地问题。

    来的人正是吕文焕本人,只是没有暴露其真实的身份而已。原来吕师+到了临安之后,向其叔叔大肆的夸奖姜明的沉着,还有现在东南一带的优势,本来当时就是无奈之下降元的吕文焕就动起了心思。

    由于其降元之后立功甚重,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