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到新城两人都颇觉自在,而且严家人口多,每日里都热热闹闹的,日子过得很欢快。范氏和县里的属官女眷们应酬,常常带上明姜,她现在身份转变,应对方式自然要和以往不同,又有范氏在旁教导,明姜渐渐收敛了稚气天真,在外人面前颇像模像样了。
常顾那里也积攒了许多问题要和岳父大人探讨,除了在严仁宽有暇时听他的教导,也会跟着他出去探访民情。到了春耕时节,更是跟严谦兄弟一起陪着严仁宽去田里试犁、劝农等,每一日过得都很充实。
在严家住了半个多月,唐氏又来信说想明姜了,范氏就打发他们小夫妻又去济南范家住了几天,到回严家看着时候也差不多了,就没再留他们,让他们收拾一下回了临淄。
回临淄的时候正是好时光,各家春宴赏花游玩的行程不断,明姜几乎每日都要跟着常太太一起出去应酬,一个多月下来,和各家的女眷倒都混的脸熟了。说起来她还真是最喜欢安四奶奶的性子,不管怎样是个真性情,比那些八面玲珑的更让明姜觉得可亲。
而且到五月的时候,登州那边来了确切的消息,六月里常顾就要先往登州去,接着安四奶奶上门,他们才知道安鹏竟然也要去登州卫,两下可以结伴,她和安四奶奶就越发亲近了。
明姜跟着常太太给常顾收拾了一些衣物和随身行李,又仔细选了随从,先随他去登州。常怀安也不太放心,他自己去不了,特意从清客里选了老成持重的陪着常顾一同去,又遣了能干的管事陪同,以便到了地方能好好安置。
小院里的下人们看着主子忙碌,知道二爷要先去登州,二奶奶却一时半会不能去,就不免有人动了心思。自从这位二奶奶嫁进来,和二爷两个好的就像一个人,太太又肯给二奶奶撑腰,她们这几个常府里的丫鬟,几乎连正房的门都没进过,更别提在两位主子跟前露脸了。
年岁小一些的如乌鹊、杜鹃也还罢了,黄莺的母亲又是府里的管事娘子,也并不在这上头留意,只想混到了岁数,得了恩典放出去自行婚配,只有新燕,今年已经十六了,又自恃生的比旁人颜色好,心里的打算也多。
黄莺和她从小在一处当差,情分比旁人深些,两人又同住一屋,看出了一些新燕的心思,一开始只是侧面敲打她几句,说:“咱们二奶奶真是命好,投胎到了那样好的人家,到了出嫁又是嫁的从小一起长大的二爷,两人情分又深,又得咱们太太看重,真是让人羡慕。”
新燕随口附和,并不多说什么。黄莺不好说的太深,冷眼看她也没有惹祸的机会,也就把这事放下了。谁知有一日二爷回来,恰巧蛛儿和小虹陪着二奶奶去了太太房里,蝉儿肚子痛去了茅厕,小蛾也不知去了哪,房里无人,新燕瞧准了这个机会,跟着二爷进去,又是送茶又是端水的献殷勤,被随后回来的蝉儿冷眼看了几眼。
后来二奶奶回来也并没说什么,小蛾挨了刘嫂子一通训斥,她们四个也被刘嫂子叫去不轻不重的说了几句。刘嫂子是从小就伺候二奶奶的,平日人倒是和和气气,可话头上却刺人:“姑娘们都是自小入府伺候、受过□的,旁的话原也不用我来说,谁人该当是什么活计,就是什么活计,这奶奶的屋子该不该进,让没让进,大伙心里都须得有数,不然万一有个什么,哪里说得清楚?”
“咱们奶奶性子好,想来姑娘们也看在眼里的,可做奴婢的,却万不可看着主子性好就大意起来,这哪里是做奴婢的本份?”刘嫂子说着话,脸上还带着笑,逐一扫视她们几个。
新燕脸胀的通红,忍不住出言分辩:“刘嫂子,我不过是看着蝉儿姐姐不在,怕二爷口渴才……”
刘嫂子笑眯眯的出言打断:“蝉儿也没出了院子,你怎么也没去叫她一声儿?我还没问你呢,奶奶房里的茶叶放在哪,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话实在刺心,新燕背上起了一层冷汗,低头答道:“前日在耳房,我帮着小虹看茶炉子看见的。”
刘嫂子还是一脸淡淡的笑:“唔,新燕姑娘有心了,就帮着看了一回茶炉子,连二爷喜欢喝什么茶都记住了,真是聪慧。你放心,奶奶并无责怪之意,还夸你有眼力见呢!我今日找几位姑娘,也不过是想提个醒儿,这院里的差事奶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