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是被边的人都听到了,“书元,你为何这样说。”
淑苑:“自然是我对皇上比较有信心了。”看着大家的眼神,“这个朝廷管理的如此的好,我想朝廷里面应该是有才有能的都能得到重用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和平,内外均安稳,说明在这个时候,我们是找到了一自己的政治统治模式,而楚国能成功的立国,早就形成了一自己的统治模式。它就是靠这统治制度,成为当时的统治之地上最大的国家。它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加入或离去就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这一点,可以从楚国之前的历史中就能看出来,楚怀王被秦国当做人质后,楚国有覆灭吗?没有,楚国直接了当的地换了皇上,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则成了新王的丞相,王族的权力其实还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一个国家从来不是因为一个人的加入或离去,往往是因为一股势头没有追上导致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个人对朝廷的影响确实是有限的,那么楚国错过了什么呢?楚怀王并不是楚国衰落的原因,就如同重不重用屈原是一样的。秦国和其它六雄最大的不同,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国家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天下一统。在这个使命的驱策下,秦国做的很多选择,都极富有远见,为国家的崛起建立了比较优势。听说我们现在的这个皇上,他也有很大的志向,就是能让万民安乐。”
看着淑苑说出这样的话,大家都齐刷刷的对着淑苑行注目礼,燕吉恩放下手中的书,“继续”
淑苑对着先生点点头的笑笑:“其实这都是以前看杂书看来的,觉得写得很有道理,西汉时的贾谊就说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是那个时代,男子汉的志向。为此,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军功爵不能世袭,奖励是其它国家的五倍不止。又通过重农抑商,以法为教,硬生生地把国家变成了全民皆兵的战争机器。在变法同时,不断对外征战,北灭义渠国,南灭巴蜀,形成对天下的钳形攻势。而反观楚国,楚国是秋五霸,和秦国有18世的同盟关系,不少楚王和秦王都是表兄弟。楚国和秦国都得到了领土扩张,但是战略上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楚威王时期,楚国到了极盛阶段,但是楚威王却很怕秦国,自知打不过秦国,因为在战略上早已处于下风。因为没有准确的战略目标,楚国的各种招术,都特别没有章法,有些虽然扩大了领土,但是对国力帮助不大,与秦国一碰就土崩瓦解,这种战略上的目标偏离,居然是国运的代价,太残酷了。”
“再说回屈原,大丈夫立大志,做大事,要行非常之事,就必须有非常之能。说白了,就是要能忍,如果他能好好的活下来,在事态不糟糕的时候,本还有救国之法,可惜,没有等到那个时候,还有为官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