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这就是利用士兵垦种荒地的制度。
是当年曹操为了增加生产设立的制度。
卫所制就是跟“府兵制”类似,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打仗。虽说这两种军事制度类似,但是两个战斗力却不一样。
而产生战斗力保持时间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屯田兵多是因为曹魏想增加收入,解决士兵生计而设立的,所以当曹魏稳定下来时,这种兵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卫所兵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明朝对外战争与对内维稳靠的都是卫所兵,从明朝建立到明朝灭亡,靠的都是卫所兵。
而且卫所兵有一系列的规定,主要任务不跟屯田兵一样是为了发展生产,所以两者的实力相差很多。
不过就算两种军事制度设立之处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随着局势的稳定,地方豪强的出现,侵占了屯田兵的土地,屯田兵变得名存实亡,而卫所兵的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徒存官署,战斗力也大大下降。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管好地主阶级对土地的侵占。
冉闵觉得韦謏说的有道理,当务之急,不是修建什么大运河,而是让这三十多万的降卒去屯田,垦荒戍边,这也能给魏国创造出一笔不菲的收入!
解决了战俘的事情,崔皓又出列道:“陛下,这一战,咱们俘虏的晋军将领甚多,不知道你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晋将多名士,倘若杀之影响不好,恐寒天下士子之心。这样,对于能招抚的,可以在军中或者地方担任官职,酌情而定,对于不能招抚的,赏赐金银玉帛,赐给他们一处宅邸居住大梁,但有一点,就是不得出大梁城。”
“陛下圣明!”
对于谢安、谢尚、孙盛等人,冉闵早就有心招揽了,但他们不怎么配合,不过没关系,思想工作到位了,相信一切都不成问题。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
崔皓退下,大司马李农便出列道:“陛下,还有就是对晋作战,收复失地的一干事宜。鸿沟、济阳、阳武三战,我军三战三胜,大败晋军,臣请遣一支偏师收复江淮、襄樊失地,并举大军南下,一战而灭晋,一统江山!”
“一统江山,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冉闵幽幽的道。
这时,崔皓当即跳了出来,说道:“万万不可啊陛下!臣以为收复失地可以,但是不可大军跨过长江,继续南下灭晋!连年的大战,士卒早已疲敝不堪,粮饷紧缺,将士思乡心切,恐无战意,而且晋国之疆域何其之辽阔,晋人又是何其之多也!”
“晋国立足于南方数十年,一向以天下正统自居,深得民心,又得到江南士族的拥戴。眼下他们是吃了一场大败,可战之兵全无,但是仅凭我魏国眼下的国力,想要全取江南,灭亡东晋,想要统治长江以南的广袤的晋国土地,那是绝无可能的!到时候无数的晋人,在野心家的煽动之下,必将奋起反抗。”
“陛下通读经史子集,应该知道春秋时吴军攻占楚都郢,却未能彻底灭楚的典故。孙武一生最巅峰的就是灭楚之战,奔袭千里,五战灭郢!但为何连国都都陷落了,主力军队都被打败了,楚国还能破而后立?”
对此,包括冉闵在内,一些饱读诗书的人都很清楚。
拥有强大的实力以及兵圣孙武的吴国,为什么最终没有灭掉楚国,还被楚军收复失地赶出楚国呢?
首先,吴军犯有严重的战略失误。吴军打下郢都后,孙武曾经劝说过吴王阖闾,说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是吴国这个后起小国能够一口吞并的,应该早早立一个楚国宗室做傀儡,让这个傀儡政权割让大片土地给吴国,然后徐徐图之,逐渐吞并楚国。
但是吴王阖闾和吴军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根本听不进孙武的建议。
阖闾还纵容吴军官兵大肆淫掠,据史书记载,“吴军以尊卑班次,处楚王宫室”,加深了楚国人对吴国的仇视。
吴军占领郢都后,楚军闻风逃散,自信心满满的吴王阖闾并没有乘胜全力进击,只派了一路偏军去追杀楚昭王,而主力留在郢都周围,这给了楚军喘息的机会。
楚国国都丢失后,楚昭王逃到随国,召集各地部队,准备反击吴军。
楚国的公子申也收编了柏举之战后溃败的楚军残余力量,对抗吴军。
其次,是秦国卷入了战争。吴军攻破了郢都后,楚国大夫申包胥逃了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