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说李彦参加李秀宁的义军时候,杨氏脸上是万分的不高兴。她可就这么一个儿子,万分不愿意儿子上战场,虽然李秀宁答应李彦只是做她的行军参谋,并不上战场。可杨氏是见识过战场的,真的上战场,谁也保不住生死。
杨氏不知道李彦是被李秀宁骗的上当,另一方面李彦不想让他的护卫队有什么闪失才答应的,还以为李彦想出人头地,建功立业才答应的。
好男儿志在四方,靠战功升官也不是不可以。可杨氏就是不放心,眼泪都快下来了,弄得李秀宁也十分心情不好。但她身边一个可靠的人也没有,现在隋朝官兵是不知道自己在这,要是知道恐怕立即就能进剿。她必须立即扩大势力,李彦的护卫队就是自己的基础。
加上又难以舍弃李彦的才能,也就一再保证不让李彦上战场,一定保护他的安全,杨氏才好一点。李彦长大了,很多事都自己做主,杨氏听儿子已经习惯,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本来李彦心里并没有怎么在乎杨氏,那是他还无法和这个家融合到一起。尊重杨氏,跟他占据了这具身t有关,也是人之常情。
本来他没有什么建立功勋,进入官场的心思,可认识李秀宁,等于勾起李彦的心思一样。乱世出英雄,自己没什么大能耐,后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要是有会在历史出现,李彦觉得也不错。最少帮李秀宁一次,一旦大唐朝立国,自己也就有了保障。
经历后世的李彦更清楚官商的优势,要是有官方背景,那是想挣钱就挣钱,简直没法阻挡。当大将军,当大臣,李彦没那想法,当一个富翁是他最大的追求。钱,在那个世界都是好东西。
既然答应了,李彦就要好好算计一下。李秀宁说的也对,参加义军,等于造反,那就是站到隋朝的对面。大隋朝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可各地官府也是掌握实力的。表面上都是维护皇上的,实际是自己说了算,增强实力扩大地盘。
李彦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好像是这样说的,这些造反的人,他们没想过能得到天下,都在观望形势。里掌握实力,最后投靠谁都不会是白丁。最后的胜利者为了稳定,就会善待这些有实力的人。
如此谁都不会容下新兴的势力。自己不想被抓起来当反贼给咔嚓了,那就要有自保等能力。思考了很长时间,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李秀宁:“娘子,该怎么办?”
李秀宁摇头说不知道。李彦记得历史上说李秀宁很快的时间聚拢了好j万人,她现在竟然什么办法都没有。不知道是自己参与历史变化了,还是历史记录不准。
只好说道:“想招兵买马,就需要有钱,没听说皇帝不差饿兵吗?可是我最缺的就是钱。”
李秀宁说道:“我家山庄还有些田产和东西,我把他们卖了,筹备些钱,招收下。然后再扩大地盘。”
李彦摇摇头:“派人回李家庄,处理财产,但不能张扬,没有实力前扩大影响,那是找死的行为。”
李秀宁说道:“派人不行,我得亲自回去,山庄里还有些人。那是李家的人,我把人带来。就以这里为基地。”
李彦也不了解李秀宁的情况,只是知道618年李渊称帝,现在只是61年五月份,那就是还有一年多时间,他可不想太张扬。叮嘱李秀宁小心,要先了解情况,没事再回去,这边李彦先张罗。
为了安全一些,李彦让李四带领个人保护李秀宁回鄠县。
李秀宁走了,李彦也就没事了,他自己并不想g什么。当然是等着。
“少爷,少爷,洛南县令来了”李传照跑进来说道。
李彦一愣,萧显已经离开,洛南县令胡庸自己并不熟悉,他来g什么?但毕竟是县令,自己也不敢得罪,立即出迎。
来到山庄大门,看到却是一队士兵,保护着一个官。李彦上千施礼:“民李彦参见县令大人。”
胡庸看一眼李彦,他听到主薄杨成汇报,灵口村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地方。一个少年发明一种犁杖,又改进了耕种方法,灵口村的粮食产量不错,是个富裕的村子。可是一直受到前任县令萧显的照顾,没人检查那个地方。
胡庸可不是萧显,他可是知道,这时候朝廷j乎不存在,各地都是自己说了算。商州刺史邱安军有自立为王的意思,自己就是因为和邱安军一心,才被派到这里当县令。邱刺史起兵在即,正在筹集粮。要是自己筹集得多,将来就能捞到更高的官职,裂地封王也有可能。
听说灵口村富裕,立即前来,找到村正杨轩,是县里主薄的堂弟。当了解之后,胡庸立即带人来找李彦。杨轩告诉胡庸,灵口村最有粮食的是李彦,他收购了不少粮食,自家的地里产量也不少,夏粮马上又要收获了。
胡庸没敢对灵口村怎么样,因为这个村子是两个姓氏,大部分杨姓,他们是弘农杨氏的分支。以杨家的实力,胡庸还不敢乱来,但李姓可就是小门小户,他也就不在乎,立即带领刺史给他派的兵前来李家庄。
胡庸当然不想买,也不是征用,而是打算强要,不给当然安个罪名没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