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石坛文明虽已涎生,但还在丛林中一处极小的区域,不为世人所知。
,
有两万多兵打下林邑国毫无悬念,刘义符需要考虑的是收复南郡后如何治理的问题,因此送公主出宫后,刘义符回宫换了一紫绛纱袍常服,头戴着小冠,转回太极西等了一会儿,要召见的杜弘猷就被陈裨带进宫来了。
杜弘猷是前交州刺史杜慧度之次子,而杜慧度祖籍关中杜陵,其曾祖父杜瑗是西晋时的交趾太守,逢永嘉之乱迁家属到交州落籍安家,后东晋时历祖父杜元、父亲杜宝、兄长杜元之几代人一直在交州为官,在当地有极大的影响力,几乎形成世阀。
至景平元年,杜慧度病逝后朝廷又以其子杜弘文为州刺史,但到刘义符幸荆州后,建康朝廷为争夺各州,调刘德武为交州刺史,征杜弘文、杜弘猷兄弟入朝,到这年四年,杜弘文病逝,杜弘猷领了个左卫将军、散骑常侍的闲职,一直未被任用,至今也还在为兄长治丧。
杜弘猷被带进书房时,刘义符正在翻阅交州历年官员升调及相关人文税赋文献,见杜弘猷行礼,便抬了抬手示意平,并仔细打量,其人长得材修长,一獬豸纹紫袍玉带颇为合,颌蓄三缕长须,看面相已有五十多岁了。
“久闻杜氏数代人治交州颇有功勋,先帝平孙恩之乱时又立下大功,今朕决意剪除林邑国范氏,但战后要如何治理,杜卿可有良策”
“回陛下若要交州大治,灭除范氏并不可行,林邑范氏王族源远流长,本与扶南国范氏王朝的范氏为同宗,其不止是一个家族,而是一个庞大的部族,故灭林邑国后,应采取分化治之,现当政王族可诛,其族却不可牵连,以免引起占婆人群体敌视,则战事迁延久,并非善事。”
刘义符闻言讶然道:“若迁一部分交趾北部河口洞瑶,或徐闻乌浒人至南郡如何”
“如此应该可行,毕竟南之地从后汉以来便失陷,若无说岭南方言者迁居,官吏也很难对其地进行有效治理,只是这样一来,我朝也就与真腊国、扶南国边境接壤,最好是将一些不可驯服者迁往象林之南的裘古江南岸安置,以作为与真腊、扶南间的缓和地带,避免两国盗寇直接入境。”
“真腊与扶南国内,盗寇很多吗”
“南临海诸国,其国人多瘦长黝黑,凶悍好战,却不好务劳作,居于城内者倒好一些,居于村野者每逢粮食、果品歉收便成队外出劫掠,更有一些专事为非歹之徒盘踞深山溪谷,或聚居于海岛,常劫掠过往商旅,所以他们居于郊野者十有九人为盗,而其官府或贵人封臣的兵丁只巡管城郊,遥远村落多放任。”
刘义符点点头,算是明白了,中南半岛各国其实都是分封制王国,直属于国王的军队一般担负一些边境防务,主要集中在都城附近,其余都是各种大、小领主封臣的地盘,这样国王对领主的制约是微乎其微的。
“进讨林邑国的战事估计年内能结束,而善后之事不容忽视,朕打算起复杜卿为交州都督,不知可能赴任”
“交州杜氏世受国恩,今陛下有召,臣自当效命”
“甚好不过杜卿可待年后开再乘船队南下,卿之子侄居于京中,朝廷自会优待。”
杜弘猷谢恩告退后,刘义符随之派陈裨准备些丝绸、名贵药材、金银器各十来件,让他送去杜弘猷府上以作赏赐。因杜弘猷应召回京后,还带了三弟杜弘徽一家居于京城,另有叔父杜慧明、杜章明、杜世明等仍居在交趾,已经在当地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了。
,
,
,
,
,
,
,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