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直缓缓说道:“中山国主察度之后,是武宁当国。武宁王生性稳重,虽说与山北龃龉不断,却无并吞之心。神武16年,大康天子颁布敕命,三国罢兵息民,武宁王从无违背。
但是其子佐敷按司尙巴志却是个雄心勃勃的人物,他要一统琉球、奄美、宫古、八重山,以圣人之学取代夷俗,成为东海上的大康强藩。”
崇文赞道:“此人好雄心。”
吴直笑道:“尙巴志不仅是好汉,他还是唐营儒宗林喜先生的学生。”
崇文问道:“这位林公也是梅妻鹤子和靖先生后人么?”
吴直说道:“正是,林喜字子叔,本是闽地大儒。神武6年,他和蔡公文河奉神武天子诏,率闽中36姓毅然东渡,教化琉球,学生遍及华夷,称得上是琉球圣贤。算起来30余年了,林公也已经78岁,蔡公仙逝之后,他就是唐营之首。”
海里青说道:“想来这个尙巴志以儒学一统琉球的雄心,也是师从他老师林公了?”
吴直说道:“是啊,但是唐营和佐敷按司尙巴志过于紧密的关系,也遭了武宁王的忌。武宁甚至动了易储之心,想立从子三吾良叠为世子,联合山北,驱逐唐营。危急时刻,尙巴志毅然起兵,诛三吾良叠,推翻了生父武宁。”
海里青一拍大腿,叫道:“痛快!”
崇文骂道:“贼厮鸟,别人的人伦惨变,你就那么痛快么?”
吴直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尙巴志得了国,却被他老师林喜先生逐出师门。林老先生以为,以子驱父,以臣凌君,就是不忠不孝,不忠不孝之人,何以为君?”
海里青头摇的像拨浪鼓,说道:“别人都要驱逐你了,一生事业就要毁于一旦,你的学生帮你挽回了尴尬,你倒恩将仇报,这不是入娘的老糊涂了么?”
崇文不以为然的说道:“纲常万古,节义千秋,所谓义理是也。光入娘的想着自己,能成一代大儒么?”
吴直说道:“是啊,林公无错,可尙巴志也无错,这对师弟的恩怨实在是令人扼腕。林公不肯附署尙巴志的奏报,南京就不会颁诏册封尙巴志为中山王,他只能以世子名义监国。也因此,山南国和中山国的联盟也有了嫌隙,山北才苟延残喘下来。”
崇文问道:“武宁王如何了?”
吴直说道:“幽于佐敷城,不久薨于私邸。”
崇文点点头,继续问道:“看来三山就是一盘散沙,琉局又是如何做的呢?”
吴直说道:“阿琏和大出海所见相同,山南和山北国微不足道,中山国又师弟不和,没有唐营的支持,尚巴志会慢慢失去民心,无人攻打他也支持不了多久,琉球不足为惧。6月,琉局在山南国与那原登陆,一举攻克山南王城大里城,生俘山南王汪应祖。
6月底,琉局大军海陆并进,北上进攻中山国,中山国无力抵挡琉局炮火,节节败退。琉局首先攻克首里城,接着用2千斤重炮轰开中山王城佐敷城墙,尙巴志兵败北逃。琉局一路追击,终于到了中山国最北面的一座城,就是伊浦城。
这里是琉球岛最狭窄之处,东西只有6里,被称为仲泊地峡。伊浦城控扼仲泊地峡,东临金武湾,琉局要想进入山北国,这里是必经之地。
此时中山国海陆大败,但是尙巴志得到了山北国王攀安知的支援,城中大约有万余战士。这个伊浦城是中山国进出山北国的要道,因此修筑的十分坚固,是山岩砌的石堡城,2千斤重炮也难以摧毁。
在海上,中山国的船队主力未损,他们和山北国船队合兵一处,屯兵金武湾,准备与琉局水师决一死战。琉球人有5百料大船8艘,3百料大船30余条,小船也有2百余条,水军8千余人,强弩如云,兵强马壮。”
海里青苦笑着摇头道:“这入娘的琉球船队比商团还强,飞龙王凶多吉少。”
吴直说道:“不错,伊浦城坚守固,想正面强攻几无可能。只有击败琉球的海上船队,在仲泊地峡登陆,切断来自山北国的后援,才能一举困死伊浦城。伊浦一下,琉球山北和中山一齐瓦解,大事可定。
反之,若琉局败绩,尙巴志就可以在琉球岛东海岸任意一处登陆,琉局也守不住山南国。所以,海上才是真正的决战。”
海里青笑道:“就如同淀川之战,一战定生死。”
崇文却摇头道:“我怎么觉得哪里不对劲。。。既然琉球船队如此之强,为何要退到金武湾?尙巴志为何不在知念半岛,不在中城湾,为何不在津轻岛和琉局死战?若尙巴志一开始就击败琉局船队,琉局未必有登陆山南的机会。”
海里青想了想,说道:“莫非这尙巴志要借我琉局之手,干掉山南国,为他一统琉球奠定根基?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