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迟疑地指派第1、第2装甲战斗连以及第3装甲突击连依次进击两个装甲战斗连使用的是“凯尔特骑士”h型战车它们使用爱尔兰造的66倍径75毫米战车炮和增强版的双人炮塔,可加装遥控机枪和双联装反坦克火箭,而从最初的a型到h型,爱尔兰军方已基本将这款中型战车的潜力挖掘殆尽;装甲突击连装备的是声名赫赫的“爱尔兰豹”,其战斗重量为34吨,装备一门克虏伯制造的60倍径88毫米线膛炮,威力稍弱于“爱尔兰虎”使用的105毫米线膛炮,但对付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战车已是绰绰有余,采用轮廓扁平的半圆形铸造炮塔和倾斜式的车体装甲,防弹性能非常优越,加之搭载两台500马力的12缸水冷柴油机,最大时速可达50公里,堪称是中型战车中的佼佼者。
对以骑步兵为主的阿拉伯军队而言,无论是“凯尔特骑士”h型,还是更具现代化元素的“爱尔兰豹”,都是牛刀于鸡一般的存在。饶是如此,迈尔没有丝毫的懈怠,毕竟“维京”营负责穿插包抄的这一侧是阿拉伯人围城进攻的重点方向,聚集了上万骑兵、步兵以及炮兵部队,“维京”营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阿拉伯王国政府军的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固然低劣,但兵士们可不是穿军装的羔羊,尤其是被冠以“近卫”称号的部队,有在逆境中爆发出惊人能量的潜力,他可不希望宝贵的战车尤其是“爱尔兰豹”被粗鄙的阿拉伯士兵毁坏。有鉴于此,他和他的装甲指挥车始终冲在第一线,他用他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和判断力,指挥部队以简单直接的方式碾碎敌军的所有抵抗,并妥善将包围圈逐渐向雷霍沃特另一端延伸……
呼应从特拉维夫赶来的援军部队,固守雷霍沃特的犹太武装也向阿拉伯人发动反击了,部署在城区的战斗人员迅速前出至依托环城公路构筑的外围阵地,原本据守外围阵地的部队则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支援下越过公路,推进到他们预先设置的各处前哨阵地,然后向阿拉伯军队猛烈开火。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一贯以骁勇自称的阿拉伯军队终究没能逃脱崩溃的厄运。他们的抵抗在对方装甲战车的迅猛冲击下,在对方官兵的默契配合和自动武器的肆虐下,如玻璃一样碎成了渣。不管是几百人的阿拉伯骑兵部队,还是上千人的阿拉伯步兵,亦或是部署有数千人的炮兵阵地,都在对手快如闪电、猛如野兽的攻势面前崩溃了……
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一晚,“维京”营、“穆罕默德”营以及犹太“飞行军”的将士们得以享受刀切黄油般的酣畅淋漓,他们风卷残云一般冲过阿拉伯军队的阵地,将那些惶恐弃械、跪伏在地的阿拉伯士兵远远抛在了身后!
凌晨4时,担当攻击先锋的第1装甲战斗连在雷霍沃特以东与“穆罕默德”营先头部队会合,一辆辆“凯尔特骑士”横车调炮,霸气十足地阻截住了阿拉伯军队的退路,反包围圈就此构设完成。在延绵近十公里的左翼战线上,隶属于“维京”营的八十多辆战车以排为单位,彼此间隔600-800米,连点成线,编制了一张巨大的“渔网”。被这渔网兜住的把大股阿拉伯骑兵、步兵、炮兵想要逃离这片区域,就得经受住对方战车的枪炮考验,而实际上大多数阿拉伯人已经被激烈的战斗弄得晕头转向,一看到这些狰狞猛兽射出的刺眼灯光,听到轰轰作响的炮火和爆裂似的机枪声,就被吓得失了魂,最终只有少数骑兵得以趁乱突围而出。
天色渐亮,雷霍沃特周边的枪炮声已趋于平息。经过一夜战火烧燎,犹太人辛勤耕耘的农田、桔园以及牧场损毁大半,田野中随处可见阿拉伯人和马匹的遗骸,也到处可以看到垂头丧气的被俘者成百上千的阿拉伯士兵在犹太民兵的看守下变成了顺从的绵羊,而放在几个月前,巴勒斯坦犹太人对于这样的场面是不敢想象的。长期以来,他们对阿拉伯统治者恭恭敬敬、唯唯诺诺,不断用高昂的代价从他们手里换取贫瘠的土地,但从今天开始,他们不必再对这群贪得无厌的家伙低三下四了,他们如一千多年前的犹太起义者那样勇敢地拿起了武器,只不过今日不同往日,他们不再是绝望中的喷薄,而是为了希望奋勇前行!<!--over--></div>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