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三千年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880 鸥鹭忘机(2/2)
的触动,已经不值一提,两者之间高下立判。

    你真的不用谦虚,你值得这样的赞颂。”方妈妈说的很认真,看向肖遥的目光,就像在欣赏一件无价之宝。

    如果说方爸爸心中的感触最深,那么最受震撼的那个人一定是方素惜。

    他虽然对古琴曲了解的不多,但她毕竟是专业的音乐人士。虽然乐器的外在形式不一样,演奏技法也不一样,但音乐的表达是一样的。

    听完这一首曲子,方素惜觉得自己的心灵似乎受到了洗礼,她似乎看到了音乐世界当中的另一扇大门,只要步入这扇大门,那么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肖遥已经是新天地当中的一员,他可以在这片新天地中肆意遨游。方素惜虽然还不足以进入这片新的天地,但她却有幸看到了这片新天地当中的迷人景象。

    她此时所处的位置距离这片新天地还极为遥远,对遥远的距离并不会让她气馁,因为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只要有了目标,并且坚持不懈的朝着目标走下去,再远的距离也终有抵达的一天。

    方素惜清亮的双眸一直痴迷的紧盯着肖遥的面颊,她什么话都没有说,但眼眸中毫不掩饰的痴迷,早已经彻底暴露了她此时的所思所想。

    弹奏了一曲《秋风词》,肖遥的兴致更高了,他主动说道:“《秋风词》的演奏比较简单,我再给大家弹奏一曲《鸥鹭忘机》。”

    方素惜没有听过这首古琴曲,但她对鸥鹭忘机这个词却有颇深的了解。

    鸥鹭忘机这个词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鸥鸟忘机”和“鸥鸟不下”两个成语,就源自这则寓言故事。

    鸥鹭忘机的境界,被受文人和道家的推崇。

    文人认为: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

    道家认为:形可欺,而神不可欺。我神微动,彼神即知。是以圣人与万物同尘,常无心以相随,此为鸥鹭忘机也。

    裴松之注《三国志·高柔传》称引说:“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说:“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

    可见鸥鹭忘机的境界有多么受人推崇。

    听了肖遥的话,最为高兴的就是方爸爸了,他个人最喜欢的古琴曲之一就是《鸥鹭忘机》,他没想到肖遥竟然会演奏这首古琴曲,心中倍感期待。

    古琴曲《鸥鹭忘机》,是一首流传久远的古琴曲,相传为宋代刘志方所作。

    现在能够查到的文献往前追溯,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

    此曲由两个乐段加一个泛音的尾声组成,演奏技法上也不算很难,现代被定为5级演奏曲目。

    随着时间的延续,这首曲子在历史上也多有变化,明清以来的《鸥鹭忘机》是一首颇为精致的古琴抒情小品。其意境深远,曲意隽永,指法细腻,哲理深邃,耐人寻味,越是修养高的人越能体会这首曲子当中的真意,也就越喜欢这首曲子。

    这首琴曲规劝人们要心地善良,不要存有害人之心,初学者演奏很难体会到这首曲子的真髓之处,但哪怕是能够体会到其中意境的皮毛,都是心灵和修养上的一大进步。

    这是一首能够陶冶情操的琴曲,如果能够有幸听到修养深的古琴大师演奏这首曲子,真的是心灵上的无上享受。

    方爸爸太喜欢这首曲子了,琴声响起之后,便已经抛却了一切杂念,全身心的去体会这首曲子当中的意境。

    《鸥鹭忘机》通过鸟的安详神态,表现了人们对鸥鹭忘机式的质朴,这首曲子对于技法的要求不高,但要想演奏出这首曲子的精髓,难度却极大。

    肖遥的演奏技法早已经出神入化,一举一动丝毫不受技法窠臼的拘束,每一个动作都带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和谐韵律,无论是谁看到,都能体会到其中的自然和谐之美。

    技法仅仅是表象,刚开始的时候,方素惜还会被他的一举一动所迷。但仅仅是片刻之后,方素惜的全部心神便已经沉浸到了琴声所营造的境界当中,早已经忘却了周遭的一切。

    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人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所谓的“忘机”,其实就是忘掉心机,道家文化主张人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当你存着那份心机想去改变什么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好像是也在变化。顺应自然,顺应时机,把握时机,才是智慧。

    技法仅仅是表象,刚开始的时候,方素惜还会被他的一举一动所迷。但仅仅是片刻之后,方素惜的全部心神便已经沉浸到了琴声所营造的境界当中,早已经忘却了周遭的一切。

    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人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所谓的“忘机”,其实就是忘掉心机,道家文化主张人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当你存着那份心机想去改变什么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好像是也在变化。顺应自然,顺应时机,把握时机,才是智慧。

    技法仅仅是表象,刚开始的时候,方素惜还会被他的一举一动所迷。但仅仅是片刻之后,方素惜的全部心神便已经沉浸到了琴声所营造的境界当中,早已经忘却了周遭的一切。

    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人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