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07章 女兵出场
    “这是怎么回事?这支军队是从哪里来的?”高戴涟顿时有点奇怪。

    “不知道,以前从未见过这样一直通体漆黑的兵马,不好!这支军队是要切断我们的后路!快!快拦住他们!”姚蓉倒是反应很快,立马做出了部署。

    不过光是这样,显然是不够的。

    这支军队逼近的速度很快,只是一瞬间的交锋,巴人这边就已经损失了三十余人。

    随后,这只军队忽然又如同鬼魅一般地消失了。

    “对方这是……准备来消耗我们的吗?”姚蓉咬了咬牙。

    ……

    “大姐,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好了,素素,不要说话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上场了!”

    “现在,我们兵分两路,四百人,列阵迎敌,四百人,右侧冲锋,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是!”

    这时候,危太一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幕,不由得一阵气急败坏地骂道:“这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支兵马,居然……居然还全都是女子!简直荒唐!是谁如此胡闹?战场之上怎可出现女子?!”

    “我去……这是哪来的娘子军啊?”姬青一边惊叹着,一边看着这支军队说道。

    “塔盾,防御!”秦良玉大喊一声。

    “是,开盾!”

    塔盾亦称巨盾,出现多在早期。

    罗马的军团靠它组成乌龟阵,斯巴达战士与祖鲁人也多有使用,特洛伊战争双方都用这种一人高的盾。背面有条皮带,挎在肩上,整个人都能躲在其後。这种盾如此巨大,以至于影响自己移动,若在撤退时就要将之丢弃……

    考虑到女兵的体能不及男性,所以凌皓在之前精挑细选的女子当中,训练了一支四百人的骑兵突击队,用来弥补女性步兵遭遇敌方战马冲击时的防御短板。

    毕竟,这些女兵们虽然经过了严密训练,但还是第一次这样实打实地配合作战,倒也不能指望她们发挥特别大的作用,只要依托峡谷的地形,配合塔盾加短剑的战术拖住对方的脚步,这就已经足够了。

    真正的杀手锏,还在于秦良玉此时所亲自带领的四百轻骑兵,这些姑娘们大多都有着地锁三重左右的实力,自保不成问题,轻装上阵可以增加她们的机动性,披上铠甲的战马可以为她们提供多一层的保护。

    秦良玉本人,也已经达到了地锁六重级别,此刻,她完全可以单独上前去对付这些贼人。

    但是,凌皓的命令是,她必须学会协调作战,让这些新兵蛋子们获得实际上的锻炼。

    “撒铁蒺藜,快!”步兵统领喊道。

    “是!”

    步兵列阵防御的同时,也在同时布置着陷阱,早在她们列阵布防之前,每人都带上了几袋铁蒺藜。

    铁蒺藜,这是神州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

    神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使用铁蒺藜。

    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

    《墨子·备城门》记载,在战国时的城市防御战中,“皆积参石、蒺藜”。《六韬·虎韬》记载:“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

    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在营区四周布设。

    宋朝以后,为适应作战的需要,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搊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

    《宋史·扈再兴传》中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攻枣阳,宋将扈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

    明朝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在戚继光的军队中,每名藤牌手、挨牌手“各带蒺藜十串,每串六个接连”(戚继光《纪效新书》),便于野战布营。

    明军战船上也装载着有大量铁蒺藜,大型船1000枚,中型船800枚。

    交战时,向敌船投掷,使敌人在船上难于行动和作战。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方便。

    除用铁铸造外,也可以用竹、木代替。2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材。

    当敌方战马踩中这些东西时,几乎就可以想见那会是个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