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假难辨的消息,使他漆黑的心里亮起了一丝光线,眼前也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点亮光。
他激动地合了手机,擦干眼泪,就转身向桥下走去。
上海滩真是说大就大,说小也小啊。李锦轩富了以后更加忙了,开了车在城市里穿梭奔波,忙得不可开交。这就使他与圈内人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也使他多次在无意中巧遇了骗子。现在没有一点身份的介绍人,他一般都不跟他们跑。可是这天,两个退休老干部给他介绍一个分包活,在上海谈得很好,他就同意去看一看。
清晨四点多钟,他先到郊区接了他们,再掉头往江yīn开。在沿江高速公路上一路顺风,不到九点就开到了江yīn。
介绍人把他们带到江yīn市政府附近的一幢写字楼上。走上去,其它办公室里都已经坐了人上班了,就他们要去的那个办公室里还空无一人。只有一个清洁工在打扫卫生。
他们就站在门外等,直接认识总包方的老蒋说:“他们要九点半以后才上班。”
这有点不正常。李锦轩想,真正干事的人,怎么会这么晚上班呢?就留了一个心眼,进去坐在那里等待。
一直等到快十点,总包方的人才来。先进来三个人,来了也不急,在那里磨磨蹭蹭的,只顾忙自己的活。他就知道,他们拖延时间想吃中饭。行,只要活是真的,吃死你们也无所谓。但这种作派往往都是捣浆糊人的做法,即便不是捣浆糊,也让人看着觉得不舒服。
到十点半,他们中的一个人才装腔作势地开始象查户口一样地问他们的情况。他干脆将名片和企业资质等东西全部拿给他看,然后简单介绍了自己。
那个人就拿腔拿调地说:“资质和名片都不能证明真实情况,我们要对你的公司和做过的工程进行考察,才决定是不是给你做。”
李锦轩听了,心里有些反感。回头朝旁边的小丁看了一眼,真想站起来就走。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是四五年以前的做法。虽说捣浆糊人还有,但大部分人比那时实在多了,不再动辄就要考察什么的。
这时候,他突然觉得那个坐在办公桌上的矮个子有些面熟,似曾相识,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矮个子也一直低着头在桌上忙着什么,始终不抬起头来看他一眼。那个能说会道的主谈人介绍了工程情况,给他们看了总包合同,小丁就迫切地说:“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工地?”
主谈人说:“行,我带你们去看。”
这时,外面又有一支队伍走进来。主谈人说:“我们要找三家分包单位,五千万一家。”
就下去坐了他们的车往东开,开进工地,李锦轩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工地很大,砌了围墙,搭了临时设施,但里面一片狼籍,旧材料堆了一场,一些机械设备已经到位,一台桩基也竖了起来。他与小丁进去边走边看,到处发现开过工又停工的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