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其实这并不是黑山寨有余粮,而是霍海想到了从并州士族手中弄到粮草的办法。
土地置换。
一个在后世耳熟能详的名词,在这个世界,却少有人提及。
因为,能够产出作物的良田,所有人都会将其当成命根子,不是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将其换出去的。
可霍海不一样,雁门关以外的熟田,只要你肯拿粮食,就换给你,至于这些田地原先的主人,自有新田等着他们去开发。
因为连家园都丧失了的他们,已经无力耕种,不依靠霍海,他们根本活不到秋收。
所以,这些并州士族和霍海愉快的展开了合作,各家都得了熟田数百到数千倾不等,而霍海,也从他们手中得到了可以供二十多万人吃用到秋收的粮食。
这种置换不仅解决了霍海的问题,还在霍海与并州大族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以后有事,大家可以商量着来了,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有的时候,关键的一步周转过来之后,就能顺带的解决其它所有的问题,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只要按照现在的模式,霍海的地盘会越发扩大,并州士族和军卒名下能够产出粮食的熟田会越来越多,相应的,并州产出的粮食也就越多,而产出的粮食越多,又会让他们更加的想要置换更多的良田。
推动地方发展的大门就是这样轻而易举的被霍海打开了。
“公子,这是山寨那边送过来的春耕情况汇总,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年夏粮收割之后,能有三十万石余粮,秋收之后,能达到八十万石。”张宁将一份从众多情报中找出来的纸条递给霍海道。
“几十万石粮食么?相对于数万大军的开销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啊!”数字虽然喜人,但霍海仍然皱眉道。
“入冬之后公子打算出动五万大军收复河西,按每人每天两斤粮计算,大军每日的用度大概在一千五百石左右,如果算上一万多匹马,粮草用度应该要再翻倍,每日三千石,一个月需粮九万石,八十万石,应该是能支撑到明年开春的。”张宁计算了一下道。
“账不是这么算的。八十万石粮食从数千里之外的黑山寨运送到河西,连四十万石都不会剩下,而冬季作战,人畜的食量都会加大,这些粮食顶多只能支撑大军三个月之用。
以河西的天气情况来看,每年入冬之后,地面被冰雪覆盖的时间长达六个月,所以,咱们还差一倍左右的粮食储备。”
“公子可以继续用土地和并州士族换粮食,我属下的人已经探知,他们此次在公子手中换田地的两百多万石粮食,还不到他们粮仓里的一半。”张宁给霍海建议道。
“这些士族大多会在家里存够三年以上的口粮,他们手中有粮,我倒是不奇怪,但是,士族的壮大,必须得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以内,河西郡的土地,除非是临近的一些士族,我不打算过多的置换给他们。”
“所以,咱们如何解决粮食的问题?”张宁纳闷道。
“只有不断的引动活水到咱们的兜里,咱们才能变成汪洋大海。”霍海用考校的语气向张宁道。
略微沉思的张宁突然眼前一亮,霍海知道,她已经懂了自己的话。
不多时,负责传讯的探子们被她召集了过来。
相信用不了几天,霍海用熟田跟并州士族换粮食的消息,就会传播到各州,一些想要置产,扩大家业的士族,应该能带着粮食,找到并州来。
毕竟,粮食,是田地里每年都产的,老百姓虽然没有余粮,但是世家大族都屯了很多,并不稀有。
而能产粮的熟田,是下蛋的母鸡,是稀缺资源,占住之后,能源源不断的为自己提供粮食。
霍海的要价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廉价,这样的便宜,士族们谁占谁发达,不占就落后。
至少在财力上和战争资本上可能会落后,哪家士族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而引更多外地人来并州制衡并州本土大族,就是霍海想到的手段。
果然,入夏之后,大批量的车马往并州而来,而在此之前,霍海收到了来自冀州,豫州,司州,甚至是关中各家的好多信件,都是约谈,粮食换土地的士族,胃口小些的,要几百倾田地,安排一个分支到并州。
胃口大些的,直接要一个县,甚至几个县的地盘。
因为,这是他们壮大实力的机会。
霍海自然是来者不拒,许了好多田出去,同样,也在这个过程中结交了很多各地士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