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京在岳老夫人及已故的岳老太爷心里,是不死不休的执念。而还京的原因呢,虽然孙女儿们都年纪小,也听说无数回。但不管和听到的哪一回相比,都远不如岳老夫人此时缓缓提起的郑重。
这郑重里浸润着痛楚,像一卷抽不完的丝绵,纵然是最反对的大奶奶纪氏和三奶奶杨氏,也随着岳老夫人的话重新有了同仇敌忾。
虽然是她们进门以前岳家的遭遇,但她们已然是这个家里的人不是吗?
“唉,老太爷一生是个谨慎的人,吏部主事官职虽然不高,却与无数的大小官员打交道,他怎么肯放松?前吏部侍郎江令中贪赃枉法,与他是一点儿关连也没有。”
回忆着伤心事,岳老夫人拿出帕子,揩着眼角不断涌出的泪。
“头一晚上我去探监,老太爷还对我说,放宽心,他没有罪。这晚我回家去,还想着为他摆酒洗晦气。万万没有想到,”
岳老夫人的眸光痴而凝重,神情中透着刻骨铭心的恨意:“第二天一早,宫里就出来旨意,说江令中夜里招供,有牵连的官员共计一百二十名出去,老太爷虽不是名单上首恶,也罪证确凿难逃法责。第三天,我们全家就被贬出京。可怜老大还在怀里抱着,愿意跟去的家人又没有几个,”
说到这里,岳老夫人对窗外影影绰绰的人望去。主人说正事,侍候的人和下午一样退到外面。隔着窗户,能看到一个京式的发髻。
这种发髻梳起来麻烦,在幽塞的下人们中间并不时行,但当事人依然每天梳的一丝不苟。
这是岳老夫人的陪嫁,当年在岳老太爷遭难时,自愿跟随岳老夫人长途跋涉的人之一,她不是岳老夫人娘家的家生子儿,是外面买来,姓荀,都喊她荀妈妈。
说到当年事,就想到当年人。忠仆不能忘记,仇人呢?也不可能忘记。
岳老夫人重新转为咬牙切齿:“都怪那江令中,他死罪难逃,江家搬离京中难以寻找,只能丢开手。还有当时审案的有司官员,大理寺的昏瞆官员向强,都察院的糊涂笨蛋孙当……”
一般来说三司会审,岳老夫人下一个痛恨的,应该出自刑部。但下一个却是同宗:“还有老太爷的堂兄弟,岳罗全家。”
恨堂兄弟并不难理解,岳老夫人淡淡一句就说得清楚明了:“老太爷和岳罗同科应试,老太爷高过他一个名次。”
一个人遇到难处,有的时候家里人是庇护是屏障,有些家里人就只能是落井下石,这种事情在任何朝代里都不曾少出来过。
“老太爷这一辈子里,所以想还京。在他临终的时候,也所以把还京当成遗言。居功、占先、行前,你们都还记得吧?”
岳老夫人抿一抿嘴唇,眼珠子嗖嗖冒出寒光,与她平时多见的心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