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百八十八节 缅甸大战(2/2)
这次到缅甸可不是仅仅来看戴安澜的,而是为了召开军事会议的,中英美三事会议。而蒋价石是战区司令,他来是主持的。举办这场会议倒不是蒋价石像在老外面前显摆,实在是情势危急了。

    同古失守后,中英联军在战略已经处于劣势。此时的缅甸往北一直到首都曼德勒是一马平川,而日军调集了四个师团十万余人,快速北进,打算一举拿下整个缅甸。所以蒋价石才再次来到缅甸。他这次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要调集在缅甸的中英联军二十万人,在曼德勒跟日军展开会战,消灭来犯的十万日军。

    曼德勒是缅甸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古失守后。这里的存亡直接关系着整个缅甸战局的胜负。曼德勒会战部署中,蒋价石安排新3师防守这里,师长是孙立人。此时曼德勒地区集中了中国三个军和英军的五个师的兵力,一共有二十五万兵力。而日军只有十万来人。

    会战是以6月20日日军的突然行动开始的。

    日军一个联队,突然出现在曼德勒西线仁安羌油田附近。包围了防守这里的英军主力七千余人。英国人炸毁油田试图突围,可惜却完全徒劳。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打开日军的包围圈。他们的士兵在悍不畏死的日军面前,可不愿意用生命去冲锋,最后只能求援了。

    既然英国人已经放下了脸面向中队求援了,中国人自然不能不管,但是谁来救援却很有难度。因为此时日军已经发动了全面的攻势,沿着伊洛瓦底江从东西两线发动了猛攻,东线有中队防守,而西线是英军在负责。按说仁安羌处于英军防区,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救援自己的部队,而让中队度过大江来飞渡救援也有些难为人。

    唯一能有可能救援的部队就只有曼德勒的孙立人师了。

    而英国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们就是给孙立人打了电话。

    孙立人考虑后,认为应该也有能力救援英军,于是派了一个团前往救援。这个团人数不到一千人,但是英国人不知道,他们反复催促孙立人尽快行动。孙立人表示六个小时内一定解救他们,他亲自指挥战斗,摸清了地形后,凌晨发起了总攻。经过况下,自行撤出了曼德勒,拒绝继续进行曼德勒会战了,而且要炸毁曼德勒大桥,防止日军追击。英军的行动,让中队对防守曼德勒也彻底失去了信心,尤其是英军一而再的自行行动,伤透了中队脆弱的心,他们终于明白英国人从来没把他们当做军过。蒋价石也急了,英国人太不地道了,他们撤退到印度,这样一来岂不是把东线的中队放到了日军的包围中吗。蒋价石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命令远征军的防御作战重点放到北方的蜡戌,目的只是保证日军不能从缅甸攻击中国西南腹地而已。

    跟中英联军的指挥混乱对比强烈的是,日军的执行力十分给力,他们作战统一众志成城斗志昂扬士气旺盛,就在中队打算撤往蜡戌防守之时,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蜡戌以北出现了日军的56师团主力,并且抢在了中队之前抢占了蜡戌。日军竟然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一次大胆的战略行动,千里迂回缅北,中队的退路被切断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同时,英国人惊呆了,英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司令当即下令,抛弃一切物资,不顾一切的往印度撤退,而中队则接到命令,往北撤往密支那,至此中英联军在缅甸分道扬镳了,联合作战结束,大溃败开始了。未完待续

    ()

    </br>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