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他开始练习写的便是这个。
陈景书觉得其实这些只要用心学,都不算难,毕竟徐掌院教的细致认真,这事本身也不是太困难的技术活儿。
可平日里这些东西接触的多了,所见所写皆是家国大事,也能看到旁人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建议和最后皇帝如何处理,这其实才是在翰林院最大的收获。
在翰林院小半月之后,陈景书终于和他隔壁的外卖兄……哦,也就是探花沈纯建立了初步的友谊。
沈纯今年三十四岁,池州人,早已成家,如今已经有一子一女,不过要说起来,沈纯家里也是池州巨富,祖父也曾是进士,父亲也考中了举人,到了沈纯这一代,竟还出了个探花,也算光宗耀祖了。
话是这么说,但沈纯并不是那种刻板的性子,相反,陈景书觉得沈纯是个相当活泼的人。
大约生来就是大少爷的缘故,他三十多年来从来没吃过什么苦头,亲事也顺利,家庭又和睦,因此让沈纯的性格当中也多了几分单纯。
当然,这单纯不是傻乎乎,能中探花的,怎么也不可能真的傻。
何况沈纯若是真的不通人情世故,他在会试时也不可能在号房点外卖了。
嗯,说起外卖这事儿,其实也没其他。
大少爷平日里没吃过苦头,本身又是个极爱美食的,自然不愿意忍受考场那糟糕的食物,在知道自己分到哪个区之后,不差钱的沈大少很干脆的撒了百十两银子出去,于是他会试三天,每天都吃的香甜。
在与沈纯交朋友之后,连带着陈景书都觉得自己的或是水准全面上升了。
大晋的官员是早坐班晚归家,中间午休不回去的模式,因此中午是提供一顿饭食的。
翰林院的伙食算不错,有菜有肉有汤还常附带一些御膳房的小惊喜,比如什么新菜肴新点心之类的。
陈景书觉得作为工作餐来说,这水平真的非常高了。
但沈纯瞧不上。
只是也不好自带,何况就算想塞钱请人开小灶,目前还是新人时期也是不合适的。
可除此之外,沈纯倒是常带新奇点心之类的。
陈景书对中式点心没啥研究,但西式甜点后世吃过不少,这会儿和沈纯聊起来也完全不负责任的瞎吹牛。
然后没过半个月,他吃到了古代版的水果果冻,并且在吃到果冻的第二天吃到了中西结合但确实非常美味的布丁。
——沈纯你是神啊!
陈景书二话不说要了食谱回去就塞给自家厨子让照做。
可惜陈家的大厨不知怎么的,就是做不出沈纯家的水平来,这让陈景书很是失望。
不过好在还能蹭沈纯的吃。
当然,一直吃别人的也不太好意思,陈景书有空便也请沈纯去自家,再叫上几个朋友,大家一起喝茶也是好的。
陈景书那里的好茶好水很多都是陈孝祖给他的,如今到了扬州的陈孝祖,越发开心了,整日里尽琢磨这些事儿了。
总体来说,陈景书的生活保持着每日好好工作好好学习,蹭点沈纯的吃喝,得空了也回请朋友们品茶喝酒一类。
陈景书知道自己本身是新人,更何况年纪又小,这会儿正是熬资历的时候,不说熬上许多年,但该学的东西,该做的事情还是都要做过一遍的,因此也并不十分着急。
如此到了五月底的时候,徐掌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