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分卷阅读121(2/2)
很可能再没有后悔的机会

    这边书院上下对李文柏各怀心思,李文柏本人却盯着美味的饭食食不下咽。

    原因无他,原以为进入半山书院能给科举大好基础,可这半日所学也太基础了!

    整整一个上午,那位年过半百的先生都在抑扬顿挫的讲《论语》前三篇,光朗读背诵就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据说下午还要继续讲释义。

    这么讲下去要什么时候才能讲到诗赋策论?离科举可只有不到两个月了。

    第66章收徒

    午后果不出其然又是讲论语,老夫子把书册卷成一卷棒槌,抑扬顿挫地诵读孔夫子经典,底下学子摇头晃脑跟着欣赏,李文柏挺直脊背端坐在桌案旁,看起来异常认真,实则早已魂飞天外。

    说起来也奇怪,都说半山书院是京城最好的书院,出来的学子中八成以上都能高中进士,再不济也能考个明经,堪称大齐的“重点高中”,按理说学生也应该遍布整个年龄段才是。

    毕竟在大齐,只要蒙学毕业后就有资格参加乡试了。

    可整间学堂二十余人,几乎都是十六岁以上的青年,没有一个幼儿。

    如此年龄,正应该是准备科举的时候,对应的却是最为基础的儒家经典《论语》,真是怎么看怎么奇怪,怎么想怎么不可思议。

    堂上的老夫子讲得唾沫星子四溅,看起来暂时没有精力管下面的事情,李文柏眼珠子转转,胳膊肘戳戳右边同样在发呆的青年:“这位仁兄,怎么一天了都是在讲《论语》?何时讲如何应试?”

    “应试?”青年奇怪地瞟了李文柏一眼,随即恍然大悟,“新来的吧?难怪不知道咱们书院的规矩,会试之前都要重新讲一遍《经史子集》的,你来的晚,都已经讲到论语了。”

    原来是复习?这就讲得通了

    李文柏感。

    赵旭之趴在最角落的位置,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又想看见李文柏出丑,另一方面,想到午时孙平所说的话,有禁不住为其担忧。

    老夫子目光炯炯,显然正等待着他的回答。

    古时没有标点符号,句读是门学问,而论语中的这一句话,直到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数,连断句都有好几种。

    在大齐,最为正统的断句方式也正是后世流传最广的那一种,鼓励统治阶层实行愚民政策的那种。

    要按最为中庸的解释来回答吗?

    李文柏深吸一口气,脑中思绪电转。

    还是那个问题,夫子在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纯粹只是考教他对《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