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春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分卷阅读75(2/2)
是纨绔子才不喜他的!他回去了长安一定要好好改造。

    “某都记住了。阿俏你等着,等着某来上门提亲。”他说着,一把抢过贺知春手中的包袱,快步的追着崔使君去了,只留给贺知春一个怪异的背影。

    贺知春有些傻眼,送别酒还没有饮,一路平安也没有说,人咋就跑了呢?

    转念她又忍不住笑了,虽然崔九的做法很拙劣,但是他上辈子成功了。

    老道士拍了拍贺知春的肩膀,忍不住开口说道:“某这个曾孙子,病入膏肓了,你就勉为其难的收了他吧。老道士今儿个布置的功课,便是想想崔景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去了长安之后,局势会发生何变化?以他崔氏宗子的身份,若是出仕,陛下应该把他置于何位?”

    说完,也不顾贺知春的反应,老道士将送别的酒往肩膀上一甩,一摇一摆的回去了。

    “阿俏,咱们也回吧。”

    贺知春回过神来,看着贺余和贺知礼正坐在马车上冲着她招着手,崔使君一家子还有崔九,已经不见踪影了。

    今日一别两相去,但愿他日不逢君。

    第81章一晃三年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一晃已是大庆承元十六年腊月。

    年节将至,岳州的食肆茶寮已经挂起了高高的大红灯笼,大街小巷里,白日里晒得流油的腊鱼腊肉上那股浓重的烟熏味儿尚未散去,与泡米块还有糖馓子,炒黄豆的香味儿夹杂在一块儿,就是岳州人的年味。

    在诺大的岳州港口,来了一条颇为华丽的官船,笔直的船帆之上挑着灯,船一靠岸,便有那穿着青衣的小厮搭了宽宽的跳板,笔直的站在两旁提着画着八仙过海的八角灯笼。

    从那官船之上,率先下来了一对夫妻,在他们的身后,有几个戴着幂幕的小娘子,好奇的张望着。

    “阿娘,这岳州竟然没有宵禁,比长安城还要热闹几分。那起子人竟然还说天宝是乡下来的南蛮子,若是来了岳州一瞧,还不羞死了。”

    少女的声音清脆如同黄莺出谷,虽然隐隐绰绰的瞧不见脸,但就这个声音,都能断定是一个美人儿。

    港口的正在呲溜的吃着米粉的不良人,闻言抬头笑道:“贵人是初次来岳州吧,咱们这地界三年前还是穷山恶水。托了彩瓷和岳州港,知味记的福,才有了今日。”

    那少女一听眼前一亮,“知味记当真是美味,先头在汉水已经尝过一次,如今到了岳州更是要再尝上一尝。不知那彩瓷在哪里能买到上品?我们此番归家团年,想寻些彩瓷做节礼,这才停靠了岳州。”

    不良人顺着人流一指,笑道:“小娘子若是顺着长江而下,那能一路里吃过去,这南地各州都有知味记,尤其是长江两岸。那人最多的便是去贺记买彩瓷的,小娘子跟着去便是。”

    少女一听,走上前来挽住了前头妇人的胳膊,娇嗔道:“阿娘,咱们先去知味记,然后再去买彩瓷。听说岳州的老店里,有一些纹样是旁的地方买不到的。阿糯想去瞧上一瞧。”

    妇人点了点头,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便朝着不远处的知味记走去。

    不良人瞧见了,笑了笑,又埋头吃起米粉来。

    他不拿贺家一文钱,却是打心眼里觉得岳州人能有今日当真是托了贺二郎和贺小娘子的福气了。

    想当初这里还是穷山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