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前夫一台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分卷阅读74
    尝尝鲜。”宋席远从袖兜里掏出个湿淋淋犹带雨渍的莲篷递给我。

    我接过,拨了一颗莲子放入口中,一股甘苦生涩自舌尖化开,传遍周身,苦得我肩头一颤近乎要打出个焉两全?啧啧,小娘子秋波转,临去了,斜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不知行了多远,隐约背对着我高举起双手合抱一拱,“妙妙,谢了。”一句言谢没入倾泻雨声之中无处可寻。

    我闭上眼,轻轻一笑,周遭如入虚无镜……或抄或诛……今日,我终是替沈家替自己报了这四字之仇,却为何毫无丁点雀跃欣喜之感?

    裴衍祯临昏迷前的一眼犹在眼前,刻骨悲戚,寂静苍茫。

    宋席远分明已走远,那西厢小曲却似谶语缭绕观音阁内……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空着我透骨相思病缠,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第五十二章chapter52策反人?鹤哥计?

    初十日,大吉,诸事皆宜,更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一代风流财主江南豪富宋席远策反功成,登位天下第一人。几年内,国中两易其主,举国上下无不惊诧,上至望族名门世家下至街尾卖鱼阿公,人人皆议此事,来去八卦论议流言蜚语。

    经商之人得出的结论是:不想当皇帝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世家名门得出的结论是:不想当皇帝的公子不是好公子。

    扬州城当地人得出的结论是:不想当皇帝的扬州人不是本地人。

    伙夫贩子三教九流得出的结论最为精辟:不想当皇帝的男人不是好男人。

    最后之结果,无非是盖棺定论佐证了一句十字谶言——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月余后,圣旨下,将三年前兵变后掌权却又离奇并未登基为帝的摄政王——裴衍祯,外放于洛阳城,封中州王,有生之年不得踏足京城。

    明眼人一看便知,虽说封王,实则幽禁。只是,无人不疑惑为何只是幽禁并未斩诛,然而这名利场的权谋争斗内幕又岂能为民间百姓所揣度,不过皆是宫闱秘闻罢了。

    爹爹和姨娘弟弟们终于得返扬州沈宅,我亦自那雨夜之后便带宵儿离开京城回扬州。

    不错,宋席远之所以能够策反成功,正是得益于爹爹和我的内外明暗相助。爹爹非但助他军响,还替他和吐蕃国牵线搭桥布了线,故而宋席远入京时有大部分士兵乃是从吐蕃国国王处借得。而我又盗了裴衍祯私章拓印给宋席远,日日替裴衍祯读奏折时亦留了个心眼,但凡接触到重要军机奏折便誊抄一份飞鸽于他。兼之,宋席远本人绝非酒囊饭袋,早有周详计划,表面看似流连花丛不务正业,实则三年前裴衍祯初夺大权时便开始谋划此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