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分卷阅读313(2/2)
就可以与人调换。也可以把奶奶和妹妹她们接来一起住。这个由我自己解决。”

    王贵兰深知腊梅的能力,又召开了一次队委会商量此事。队委们一致通过,在村边儿上,给腊梅特批了一块新宅基地。

    腊梅知道,二十年以后,这里就有了人家。前世现代的弟弟王贵勇的宅院还往南,以后是村里最好的位置。

    腊梅不想在这里盖房,因这里离着父母太远,照顾起来很不方便。她相中的是父母的左邻,一处空的宅院。

    王长锁的东邻是十二队上的,一家人都搬到京城去了,宅院闲着,但人家不卖。

    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还都很保守,都存在着“落叶归根”的思想,即便家里没人了,房屋倒了,也要保留着宅基地,以备日后回来落脚(停灵)。

    腊梅知道,二十年以后,人们就倾向于去大城市居住。而这家的人始终也没回来。只是旧观念重了些,还愿意保留着家里的“老根”。

    经过托人说合,宅基地很快换成,双方交换了宅基证。

    换的是一处很普通的农家宅院:三间北房挎着一个耳屋,两间东厢房。

    不过,由于房子年久失修已经颓废,房顶和门窗都被原主人的近门拆走。只剩下残墙破壁了。

    要建新房,首先要把这些残墙破壁清理掉。

    王贵兰向全队的社员发出口头公告:“腊梅要盖房子,清理地脚一律义务助工。腊梅对十一队的人们帮助不小,队上安排几个早晨的时间,给腊梅清理旧房框子,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动工这天,来了很多人。男劳力女劳力都有,还有半大孩子和老人。可以说,全队上的人,除了在家做饭的都到了。

    大家有拆墙头的,有挖碱脚的,有用手推土车往外推坯头的。

    小院儿里几乎人挨人。用土车子推坯的得一边推一边吆喝:“闪闪道,别压着!”

    第三百一十六章盖房

    房子的样式腊梅不敢太超前,就按当时最先进的盖。定了个后硬面、前花脸儿。也就是仍然盖坯房,只是后面包一层砖,前面不包严,只是在房角、房梁下面包一溜砖。

    砖和木料、门窗,这个市场上有卖的,腊梅负责买,不用发愁。

    坯却成了难题。打坯不是季节;今年雨水多,脱坯也不行。不好干不说,赶上阵儿雨,脱的坯就得报废。

    人们为了留住腊梅,都愿意提前把房子给她盖起来。

    有人提议说:搜罗户里保留的坯。

    原来,这个时期垒什么都要用坯。盖房或者垒院墙什么的,如果剩下了,就宝贝地排到闲房里,保存起来,以备日后用着方便。像现代农户里存放砖一样,哪家或多或少,都存放着一些。

    有人一提议,很多人都响应,都愿意把自己家里的坯拿出来。

    有一户打了坯打算盖偏房,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改成,坯码了整整一间屋子。听说了以后,非要给腊梅。说:“要不是腊梅引来白头发老奶奶给粮食,我一家早饿死了。只要能保住腊梅在这里不走,这点儿坯算什么!”

    王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