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分卷阅读316
    。”

    顾欣茹:“一个野生的,能有什么价值,也物尽其用?不过,农村里还有一种吃法儿,就是把马齿菜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晾干,用来做馅儿蒸包子。

    “一般都是夏天晒、冬天蒸。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用来做馅儿的菜很多,大白菜都没人愿意用了,谁还费这个功夫?”

    腊梅闻听眼睛一亮,忙问:“晒干以后怎样做呢?”

    顾欣茹:“先把干马齿菜用凉水泡软,再用开水焯一下,挤干水分,切碎,放上调料。后面就与调别的馅儿一样,调匀就可以了。”

    腊梅:“你蒸过吗?”

    顾欣茹:“蒸过,不过太麻烦,人们都懒得鼓捣。”

    腊梅却如获至宝!回到现实中以后,从地里拔了一筐马齿菜,亲自择好、洗净、焯开水、晾干。按照顾欣茹的说法,依着苜蓿芽儿的做法,亲自蒸了一锅马齿菜团子。

    让蒸苜蓿芽儿团子的人尝了尝,都说好吃,比苜蓿芽儿团子不在一下。

    腊梅又端了一篦子,来到前世现代的馒头房,分给来买馒头的人们品尝。对人们说:

    “这是马齿菜团子,你们如果吃着好吃,我就大量蒸,还是两毛钱一个。如果不好吃,到此为止,等到秋后再蒸胡萝卜缨团子。”

    人们都说好吃。

    一个戴着眼镜的退休老太太说:“马齿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自古至今,被中医作为草药而广泛应用。在民间又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实为药食同源功能性食物。

    “人们都认识到了它的好处,由于比较费事,人们的生活节奏又快,都不愿意鼓捣。

    “你这个还有一个特色:皮儿金黄,并且还有股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小粒儿红玉米的清香。

    “人们来买团子,多有是冲着这金黄的外皮儿来的。你要是能蒸了卖,是咱县城里的一绝,保管买卖兴荣。”

    腊梅受到鼓舞,决心发展这个产业。

    对现实中的王贵兰一说,可把王贵兰乐坏了:马齿菜野生,地里有的是,而且春夏秋三季都有。要是这个也能做馅儿,还是二分钱一个团子,这不成了长年的买卖了嘛!

    高兴得王贵兰对腊梅说:“从卖马齿菜团子开始,我一次给你记十晌工。也就是说,今天蒸了,你推走了,就算一次,记十晌。”

    腊梅:“是不是高了些?我只是给白头发老奶奶送过去的功夫。”

    王贵兰:“我不管你多大功夫,你干的是别人干不来的活儿。现在什么都记工分,这也是你应得的劳动报酬。”

    腊梅欣然同意。

    十晌虽然只有五分工,加上晚上记工分的一晌,断不了丈量粪肥所得的工分,再加上拔草,腊梅比一个整劳力不少挣。

    在一切都记工分的时代,工分的多少,也是一个人能力大小的体现。而工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年终结算上。

    平时分的农副产品,比如青菜、瓜果、胡萝卜、柴火,无法算成品粮的嫩玉米、土麦粒儿、按堆分的小红薯……都不计算价格,年总也不计算在内。

    工值虽然两、三毛,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