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是国人的经典早餐,无论手臂粗的大油条,还是小粒的油炸桧,我都钟爱。大油条配豆浆或白粥吃,犹如牛肉配酒,豪放洒脱;小油条浸豆浆吃,别有滋味;若是配合米饭、绿豆面,又能衍生出粢饭团、煎饼果子等小吃,而上海人更有将剩余油条变废为宝的巧手,我在魔都求学,就有不少小店推出以油条为主料的菜肴,诸如丝瓜炒油条、油条虾等。即便近年推崇健康饮食,有人诟病传统油条多为地沟油炸制,洋快餐们也推出安心油条抢占市场,但油条之于多数老百姓,就像咖啡之于西方人,明知多吃有害,还是乐此不疲。
只是油条若用作形容词,就不是什么好意头,而我心中的老油条,非工地上的大妈a女士莫属。
a女士有着泡面一样的短发,朝天鼻上挂一副小眼镜,皮肤黝黑,时常穿着旗袍,年纪大概三十五以上,四十不到,身材有着中年女性应有的丰腴,面相则是不好打交道的,这是我对她的初印象。
a女士也是工地上年纪最大的员工,已呆了十个年头,只要再熬过五年,就可达到拿社保的最低标准,据说她家境殷实,为人却一毛不拔。
我还是新人时,曾请教过a工作上的问题,a回复得颇为官方,听着专业,分析更是理性,以致我一度相信她是一个资深专业的老员工。
但如若多问几次,就会感觉a的答案均是一个套路,只是外在漂亮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