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搀住了他,说道:
“太爷,咋个办啊!”
良久,老人长吁了口气,扭身在晚辈的搀扶下走出了门外,对着那些个晚了一辈、二辈甚至几辈的孩子说道:
“白老大夫妻虽说是外乡逃难来的,总算是有情有意,把房子点把火烧了吧,算是火化了,骨头收敛下,装个坛子里,埋在坟地角落里把。”
沉吟了片刻,又说道:
“这个孩子咋整啊?”
没有人接这个话茬,都把头垂在了胸前。
一个贫穷的年代,一方贫瘠的山脚,连自己都不知如何养活的村民们,又如何有崇高的境界去收养一个外乡人的孩子。
也不知沉默了许久,乡亲们的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把孩子给我吧,总不能扔了吧”
说话的是一个拖着长长的辫子,留着三绺胡须,面庞清瘦的男人,这个人也是个外乡人,巧了,也姓白,也不知叫什么名字,总告诉问起来的人:
“叫我白先生吧”
白先生也没起个屋子,就在春前河边的山上的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住着,好事的半大的娃娃们倒是去看过了,和大人们说那个山洞白先生收拾的可干净了,有个床,床上铺着兽皮,洞壁上挂着个弓箭,还有把带鞘的刀,还有好多的书,书具体是多少,孩子们当然没有什么概念,大人们也就默然听着,笑笑了之,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活着就好,没人关心那书的事情了,只要他不骚扰村子,纯朴的村民们也就默许了白先生的存在。
白先生似乎颇有些积蓄,时常的向村民们购买些粮食,日常生活的用品,出手也是大方,总要多给上少许,一来二去,村民们也就认可了这个话语不多的外乡人。最让人尊敬的是,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他还会给开个方子,也不用上镇上去抓药,到村前村后的山上就能采到,成了远近不可或缺的郎中,他却从不要诊费,也不承认自己是郎中,从来都跟前来看病的人说:
“您这吃着看吧,能不能治病不说,总算吃不死人。”
乡亲们也没有余粮闲钱去镇里、县城里看郎中,拿自己的命也不金贵,那就试着吃吃白先生开的药吧,可每次都能把病吃好了,有些回,到不是马上那么灵光,可白先生换换几味药,再吃上一段时间,总能慢慢见好,因此,白先生人缘越发的好了。
接生婆惦着小脚,走到白先生面前,把孩子递了过去,嘴里絮叨着:
“这孩子就是牲口,命硬啊,一下生就克死了爹娘”
老族长手捋着白胡子,沉吟着说:
“这孩子那就叫白驹吧,沾不得人边了。”
对了,
“村里奶孩子的媳妇们,帮衬着轮着喂喂他把”
老族长摇摇头又说道。
白先生抱着孩子回头走的时候,身后已是腾起了熊熊大火。自是乐善好施的乡亲们,在料理着后事,没有什么亲戚,孩子刚出生,这后事自然也没有什么麻烦,世上多了两个孤魂野鬼罢了。
有善良的媳妇们帮忙奶着白驹,在加上白先生熬些小米粥、棒子面糊糊,白驹也奇迹般的蹒跚学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