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三二章 娓娓道来 故事说药理(2/2)
景,徒弟只是感到有趣,华佗的脑子里却产生出疑问:

    为什么水獭吃了紫草就逐渐舒服了呢?

    当今天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华佗对徒弟说:

    “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

    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毒,这是向水獭学的。”

    徒弟听了老师的述说,心里顿时开了窍,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也知道了增长才干和学问的决窍。

    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

    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

    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

    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就把它叫作“紫苏”了--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而这紫苏,性辛而温。归肺、脾经。

    确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

    这老六是芍药。

    杏儿,这也是你学配药时,金枪药中最常用的药草了。

    它的故事很动人:

    说是华佗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辨别药之真伪,防止用错药。

    他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满了草药。

    一天,有一个外地商人看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并对华佗说:

    “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试种一下。”

    华佗就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

    第二年春天,芍花开放,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

    由于华佗对芍花的采药季节还没掌握。

    对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药更不了解,只感觉它没有什么药味,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就把它放那儿不管了,一直放了数年没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秋风送爽,月对窗户,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

    正写字之间,只听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

    他抬头往窗外一看,迎着月光,看到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

    “啊!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是受了什么委屈?”

    华佗便出去看看,可东瞅西望,却未有半个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绿叶的芍花。

    华佗心想:难道是它吗?

    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

    “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谢叶老,也用处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

    说罢,转身回屋里去了。

    刚到屋里坐下,却又听到那女子啼哭,抬头一看还是她。

    他又出来看,还是没人。

    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

    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

    夫人说:

    “这家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你亲手种的,在你手里都成了良药,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冷冷清清地无用。

    我想:可能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

    华佗说:“我早已尝过多次了,花叶、花梗都没有什么用处,可怎么入药呀?”

    夫人说:“花叶、花梗你都尝过了,你尝过根吗?”

    华佗又说:“花叶、花梗都没有用,根还有啥尝的?”

    华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烦,也不往下说了,就说:

    “好啦,天已经不早了,你休息吧。”

    华佗觉得很累,便倒下睡着了。

    华夫人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奇怪,总觉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处还未被发现。

    不行,我得想法成全它。

    早晨起来,华夫人拿了一把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来。

    夫人忙把华佗叫起来。

    华佗一看,赶忙拿刀伤药敷在伤口上。

    但血还是止不住,一个劲地往外流。

    华佗可没办法了。

    夫人便说:“不妨你把芍花根挖点来敷上试一试。”

    华佗便挖了一点芍花根,捣成泥状敷在伤口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