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五〇章 起身云游 清风说闾山(2/2)
历,与六年前那次到菊花岛时的经历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那次出外,杏儿哥的年龄还小,那时他刚刚十岁,对有些事情体会不深。

    而这次出来,他今年已是十九岁了,对外界的感知正处于最敏感的时候;

    其次,那次出外,没有过多的游历,只是一路而下直奔菊花岛,对一路上的风土人情没有具体的体验。

    而这次出来,那是特意走到人群中考察,对人们的风俗习惯会有直接感受。

    最后,那次出外,杏儿哥还没学会轻功,行走的区域实在有限,看到的东西太少。

    而这次出来,师徒二人都可以用轻功走路,行走的区域,那是上一次根本没法与之相比的,观察到的东西,那一定极其丰富的。

    师徒二人一路风尘,自北向南,直向海边走来。

    杏儿哥这是走出大山,第一次亲历广袤无边的东北平原。

    这平原之大,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在心中惊呼、他在心中感叹:

    这东北平原之大,一点儿也不亚于菊花岛周围的大海啊。

    他看到:在那广阔的平原上,不仅有着浩瀚的林海,一阵风刮过,那里会发出像海浪一样的松涛声;

    还有宽广无边的草原,草原上绿草青青,鲜花开放,那里放牧着洁白的羊群。

    一群羊儿经过,就像是绿草上飘过来一块白云。

    有时,还会有奔腾的马群跑过。

    那时,在那草原的上空,就会扬起漫天的尘土,要过好一会儿才能消散。

    经过人们播种过的田野,也是无边无沿,根本看不到哪是头,哪是尾?

    现在正值夏季,大豆、高粱、玉米等作物在太阳底下,已经长得黑绿、油亮。

    那高粱、玉米好像是在比着长,都已长到齐腰深。

    一望无际,只感觉的面前绿浪滚滚,一片由近至远的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看到这些,杏儿哥明白了:

    为什么自古以来,那么多的山东人都要风尘仆仆,背井离乡,乘船过海,来闯关东。

    敢情这东北平原就是一个地广人稀、物产极其丰富的大粮仓。

    在这里,只要你勤劳肯干,你就能很好的生存下来,在这里实现你的美好梦想。……

    可以这么说,师徒二人此次游历,并不是信步乱走,清风道长那是有着严密计划的。

    离开三清观,在路上走了五天,按照清风道长的计划,师徒俩首先要访问的是:

    也属于道家发源地之一的医巫闾山。

    这医巫闾山号称“北镇”,据《周礼》记载,神州有五镇:

    东镇为青州的沂山,西镇为雍州的吴山,中镇为冀州的霍山,南镇为杨州的金稽山,北镇就是这辽西的医巫闾山。

    这医巫闾山少说也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就连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名作《远游》中都写道:

    “集重阳入地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朝发轫于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情怀表达了对医巫闾山的向往之意。

    自隋朝以来,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四年时,下诏书修建医巫闾山神祠北镇庙。

    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发动大规模的东征高句丽战争。

    隋炀帝三次亲自率兵住怀远镇就是今天的北镇广宁城,指挥作战。

    并亲自到他父亲下诏书修建的北镇庙,祭祀医巫闾山神。

    从此,这里就更加声名鹊起,甚至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

    由此,医巫闾山一跃而成为:

    与千山和长白山并称为“东北三大名山”,而且又被认为是“三大名山之首”。

    关于这医巫闾山的来历,千百年来,当地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说那是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镇海龙王“医巫闾”贪酒好色,常发大水冲毁村庄,还趁机把年青貌美的姑娘抢进龙宫,寻欢取乐。

    这时,海边村子里,有个叫广宁的小伙子一心想为民除害。

    一天,在海上打鱼,忽见恶龙从海里蹿了出来,他急中生智,把手中的鱼网一甩,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