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五五章 古侠遗风 初游和尚山(2/2)
看不起那些赤贫了,说他们愚蠢、笨蛋、没出息。

    给他们很少的钱,就开始像驱赶牲口那样使用他们,直至他们代代受穷。

    这就是把人性中的那种最恶的东西,充分表现了出来。

    这样,在生活中,就容易形成两大对立的人群。

    在历史上,不少的时候,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这种起义,会促使朝代的更新。

    我们为什么要出来游历,有时,就是为了了解这些情况。”

    这清风道长真不愧为进士出身,凭着自己在宫廷多年做官的经历,硬是把一个本来很难说明白的问题,对杏儿哥做了深入浅说的解释。

    听了师父的解释,想了一会儿,杏儿哥终于明白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老实仁义,勤劳克己,就像自己所在的刘家庄里的人那样。

    而是根据有钱与没钱、有地与没地,把人分成了两部分:有钱的人和没有钱的人。

    有钱的那部分人可以不劳动,用钱雇没钱的人替自己劳动。

    而没钱的那部分人,只能靠自己出卖劳力养家糊口。

    在这里,有钱的人就有可能压迫没钱的人,压迫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可能起义,推翻有钱人的压迫。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师父,清风道长称赞他理解的对。

    在路上,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边体察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

    师徒二人发现从辽西到辽南,人们居住的人家越来越多了。

    一连走了七天,那天黄昏,在夕阳映照之下,当远远地看见巍峨的大和尚山,出现在视野之中的时候,师徒两人都很高兴。

    虽说,清风道长曾听过元海大师讲过大和尚山的故事。

    就像前几天,自己给杏儿哥讲过的那个典故。

    但是,那只是对元海大师讲过典故的一个复述。

    真正的事实是:清风道长也是第一次探访大和尚山。

    想到还有不远处,就可以到达山底下了,听说那山下面就有一个叫做响水观的道观。

    师徒俩只要到了那里,就可以挂单住上几日了。

    于是,杏儿哥打开自己的背家,将那清云道长给的干粮,还剩下两块,一块儿拿了出来。

    先递给了师父一块,自己吃剩下的那一块,又在一条小河边喝了一点儿水,坐在小河旁稍事休息。

    为了挂单方便,与到那医巫闾山时一样:

    又从背家中找出道袍等物换上,然后,就直奔大和尚山而去。

    不一会儿,师徒二人就来到了山底上。

    向一个放羊归来的牧童打听,顺着牧童的指点,二人顺利地找到了响水观。

    看那响水观,地处大和尚山的西侧,真是名副其实:

    离着那观还有二里多地,刚进山谷,那“哗哗”的水声便顺风飘来。

    走到观前一看:整个道观规模不大,院里就是十几间瓦房。

    可是,整个道观背倚悬崖峭壁,群崖怀抱,前有潭水,周围是树林掩映。

    最壮观的是门前那一潭绿水,泛着清波,还有几片古莲的叶子浮在水面。

    也不知是使用了什么方法,在那潭绿水边的山崖上,雕塑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龙,那金龙的嘴里竟然会往外面吐水。

    而吐出来的水,又被莲叶托出水面的一只、也是雕塑地活灵活现的玉蟾用嘴接住。

    师徒俩这时才发现:

    原来刚进山谷时,听到的那“哗哗”的水声,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师徒俩此时,都被眼前这美妙的景象吸引过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清风道长才赞叹道:

    “真是一个负阴抱阳,左龙右虎,名堂藏气的宝地呀!”

    看天色已经开始一点一点的黑下来了,直到这时,杏儿哥才来到山门前敲门。

    来开门的是一个漂亮的小道士,长相俊秀,两眼有神。

    穿了一件青色道袍,头上裹一块浩然巾,看年龄比杏儿哥大不了多少。

    开门后一看:外面站着的是一老一少两个道士,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心里就明白了:这是来挂单的。

    于是,互相客气的施礼问候,然后,就把师徒二人让到了道院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