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眼中露出淡淡的感激。
三日后,太史慈拜别母亲,接过李兄资助的两匹马奔赴都昌县。为什么是两匹呢,当然还有一匹是其后跟着的孙大少。临走时,林逸主动提出身为大汉子民应主动为国效力,于是便厚着脸皮跟着子义去往都昌解救孔融。
两人骑马飞快,虽然有孙逸拖累,但也许是太想见到古代三国的战争场面,所以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骑马水平都一般的孙逸,居然勉强跟的上古代牛人太史慈。这也可能是此刻年轻的太史慈还远不是三国历史上那名勇猛无敌的战将的原因吧。
快到都昌城下时,远远的就看到黑压压的黄巾军围了都昌县城墙一圈又一圈。黄巾军的帐篷就在不远处,密密麻麻的绵延很长,看来人数是真的不少。都昌城是小县城,城墙不是很高,却显得很坚固。城墙内两侧有很多的古代箭塔,而城墙上每隔不远就站着几个巡逻的士兵,紧张的看着城外驻扎的黄巾军。城墙下面杂乱地堆放着很多东西,因为距离远,孙逸看不清楚。因为是小县城的缘故吧,并没有看到大的护城河等防御建筑。
太史慈看了看远处的黄巾军,转头对孙逸道:“先生,我们马上就到都城城下了。之前耽误日久,如今贼军声势浩大,我怕城内支撑不住,想先找个守卫薄弱处早点突围进去,以早点见到孔大人,并尽力帮到他,暂时可不方便带先生你了。”
孙逸往远处望了下,拍了下衣服上的尘土,一脸认真地说道:“子义兄切莫急。依我之见,黄巾贼子人多势众,但毕竟是起于乡村劳作,只是迫于生计而聚众滋事。此种贼子一无严格条令,更不能听令律己;二是大部人群没有进取之心,只为饭饱继而思退而保全己名,故贼子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急于取到都昌。孔大人乃孔子后人,施仁政于治下,为北海之民所敬,声望足以统军一战,且其所带将士皆为朝廷精兵,装备较贼子过犹不及,虽人少势单,然亦可以一敌百,故大敌之前可同仇敌忾,不易思乱。子义兄勇武过人非常人所能及也,此事吾已知晓,以将军之勇武斗十人亦可谓之易,斗百人亦可谓之可,斗千人呢?我们目前是城内仍有可守之势,城外聚有近万敌兵,我们应视城内外情况有变而动啊。”
太史慈听完孙逸的一番话,不仅觉得有道理,更是有些惊讶。这位在自己家就像个过客一样的人,一直不喜说话,没想到今天在面临危局时,不但不贪生怕死,反而对都昌县战局分析的头头是道,内心对孙逸不禁高看了几分。
既然认为孙逸说得对,那太史慈也不急于冲进城内,毕竟对面远处的万名贼军也不完全是摆设,去了不但救不成孔大人,反而只是成为敌军涨士气的垫脚石罢了。
等了两日,黄巾军居然也没有发起攻势,只是在调动自己的部众将士。孙逸每天都在看黄巾的动向。这天中午,黄巾军突然停止大范围轮换值班与起灶,只有小部分将士去埋锅造饭,但是孙逸看到了一丝异常,笑着对旁边的太史慈说道:“你见孔大人的机会就是今晚,而我在这个时代的梦想也将要从今晚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