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为华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五章 洛阳事变5(2/2)
到后刚要起身离开,却听曹操说道:“啸行乃诚诚君子,也是吾之好友,不会有事的,本初直说无妨。”孙逸听到曹操之语,有些许的感动,依言又坐了下来。

    袁绍看曹操既然这么说,便开口小声道:“现在驻扎在洛阳的朝廷大军无人看管,吾想向当今皇上自荐为临时大将军,暂时统管城内兵马。毕竟这兵马若长期无人统领,怕生事变。”

    孙逸听到后感到一阵奇怪,历史上好像没有这一段啊,难道三国志给漏掉了?不过孙逸下意识地多想了下董卓,没办法,按照历史来说,京城的异变八成都跟董卓有关。想到此孙逸便开口问道:“敢问,此是谁人之主意?”

    袁绍看了看孙逸,并没有搭话,问向曹操道:“孟德,汝支持吾否?”言语间已经透露着严肃。

    曹操闻言便摇了摇头,说道:“本初,此时天下之人皆知宦官刚除,皆担心洛阳被其他人再次控制。固然,本初可以得到汝家众多朝廷门吏之支持,但那些天下名士也必然会阻止大军旁落非皇室之人。”

    “孟德,当今皇上尚且年幼,正是需要你我等挺身而出帮助其控制洛阳,以度过此刻的乱象。孟德既然无心此事,别怪本初当上了大将军后没有提醒汝!”说完袁绍便转身出了客栈。

    大汉皇宫议事殿,众臣上朝叩拜汉少帝。何太后因为少帝年幼,故而亲自坐在汉少帝下方,临朝听政。其下面文官一列尚书卢植,太尉杨彪,司空袁隗等都在,另一边众武将如袁绍,曹操等皆在,但却没有董卓。

    众人刚平身,只见袁绍走出来,对着汉少帝拜道:“皇上,吾等刚除尽宦官,然乱党仍在,贼子皆望洛阳伺机而动。洛阳乃我大汉之都城,此时万万不可再生乱,然城内驻扎军马自大将军后便处于无人管控之常态,日久恐生变。故,中军校尉袁绍自荐,愿领此军,保我大汉京都不生事乱,保吾皇鞭策天下。”

    袁绍一说完,大殿之下顿时议论纷纷。何太后一听袁绍此言便想起了李儒之言,顿时感觉不好,内心一片慌乱。

    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父,此刻正双眼突生异色地看着袁绍,一脸不满状。“皇上,此事万万不可为!吾大汉京都守卫军理应由我大汉皇室之人亲率之,万万不可由非皇室之人统领。”袁绍一看,居然是太尉杨彪。袁隗看到有人出来说话,也准备出来拒绝此事,想将此事大事化了。

    “启禀皇上,此事可为!袁大人乃是四世三公袁家之后,其忠心毋庸置疑。况且袁大人位居中军校尉,为统领京都守卫军除大将军之外的第一人。袁大人当得大将军一职,可率领此军!”

    此话一出,尤其是大将军一职给予袁绍,何太后内心再也忍不住了,手一挥,大声道:“此事再议,退朝!”说完便领着汉少帝出了殿堂。

    袁隗本想立刻过去喝斥袁绍,却见到很多人走到袁绍身边表示支持,都在说什么‘袁大人必是大将军最佳人选’,‘袁家之后人理应有此资格’之类的话语。一旁的袁隗看到后觉得此时不是惹众怒之时,便快步走出了大殿。

    皇宫书房内,何太后急忙召见了董卓,李儒也陪董卓一块站在了汉少帝书房内。

    “董爱卿,如此情形怎么办?!那袁绍有什么资格得到大将军之职!”何太后怒道。

    “太后请息怒。袁绍此人仗着自己家室显赫,朝内袁家门吏众多,便如此罔顾大汉皇权。董卓虽然身居微职,且居于国之偏远之地,然吾向来看不惯乱臣贼子。太后,请允许吾带城外西北大军进得京都,擒拿袁绍!”董卓一副吃人表忠心的模样,还作势要出去。

    “大人不可!”李儒见状急忙拉住董卓。

    “爱卿之忠心哀家心里明白。可如今情形下,只靠城外数千兵马是斗不过袁绍城内数万朝廷精兵的。”

    “太后,小官有一计策,不知可行不可行。”李儒等太后说完后,跪拜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